一枝黄花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全国唯一冠名先烈路的路,埋葬的都是为
TUhjnbcbe - 2023/4/6 22:24:00
北京哪些皮炎医院好 http://pf.39.net/bdfyy/bdfzj/210410/8833134.html

假期里,我们驾车行驶在珠江旁边的街道,阳光倒映在水面,江风微微吹来,灿烂的阳光照耀着我激动的内心,让我感到这个冬天不再寒冷。我们驾车笔直驶入高架桥,广州的高架桥像蜘蛛网一样交叉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作为祖国“南大门”的广州,这里是重要门户。广州是进步发源地,近代为推翻封建帝制的*花岗起义、广州起义等。民国时期,孙中山先生等能人志士创办*埔*校,为实现三民主义,统一中国而奋斗。在位于*埔区长洲岛的*埔*校旧址,校舍、行*楼由四合院组成。当年*埔学子为实现理想不远万里来到长洲岛,几十个人簇拥在一个狭小的房间。在这里挑灯夜战,头悬梁,锥刺股。不,他们必须在这里学到过硬的本领,否则将会有性命之忧。几十年后叱咤风云的将领从这里走出,他们的名字我们耳熟能详。

到广州旅游时就经常听亲历过辛亥革命的祖父说起广州*花岗七十二烈士的故事,并深深为之感动.少年气盛,颇有热血沸腾,慷慨激昂,愿为国家,民族献身的精神.这次慢游广州,乘上白云山之前,专程前往白云山南麓先烈中路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敬谒。

*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是为纪念年4月27日(农历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在广州三.二九起义战役中牺牲的烈士而设的,它是广州作为近代革命策源地的重要见证,也是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为推翻满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在广州起义,结果失败.喻培伦,林觉民等86人英勇牺牲,其中回国参加起义的华侨29人.同盟会员潘达微,冒着生命危险,把散落的七十二具烈士遗骸收殓,安葬于红花岗(后改名为*花岗,*花即菊花,比喻节烈.)史称七十二烈士。

我们走近陵园,远远便能看到巍峨,雄伟的正门.这是一座高十三米的牌坊,上面镌刻着孙中山先生亲笔题词浩气长存.入门即是宽敞的墓道,约长二百余米,我们怀着敬意,慢慢走着,两旁苍松翠柏,衬托出满园*花辉映碧血的庄严,肃穆气氛.墓道尽处即是烈士幕了.烈士墓构筑在岗岭之上,居于墓台当中.纪功坊屹立在墓后,纪功坊由前后各72块青石叠成崇山形,象征着72位烈士.纪功坊横额是十二字的篆文缔结民国七十二烈士纪功坊,由著名革命*人章炳麟(章太炎)书写.纪功坊上屹立着自由女神像.墓旁孙先生手植之树苍劲挺拔.墓道之南为碑林,镌刻有自由*,精神不死等碑文,字字语重千钧,两条约有三米长的青石透雕龙柱夹道相对。

说是墓道,不如说是碑林,或碑廊更准确,道右侧一排石碑一字排开,仿佛望不到尽头。全是后人凭吊、思贤、敬仰之词:碧血*花,虽死犹生,自由之*,自由不死,精神不死,此心此节,崇拜英雄,七十二烈士千古…碑,全为花岗岩,高者过人,素面无饰,极其简朴。一块块读去,点划铁钩,字字千钧,仿佛是无声呐喊,让人为之动容。共十六块,全部立于国民时期,无一例外。

走在陵里确实感觉到有股浩然之气激荡心胸,令人慷慨激昂或心潮澎湃。我觉得*花岗比烈士陵园更加庄严肃穆,更具气场,也许和直观大气的中轴线布局有关。

墓道平缓而上,只有一二处才有石级。墓不并隆然而起,由花岗岩彻成正方锥形的古制方上形式,并非常见的圆拱坟。宽不过十数米,高约米许,周围以方形矮垣,长石条叠彻,惟四角有立柱,柱头为圆球。

武昌起义成功,孙中山曾到*花岗祭悼奠英灵,并在墓畔手植松树四株,今存一株,在墓之右侧。可介绍牌对应位置是一株似已枯死,正努力抢救或准备迁走,砍得只余树身的老树,笼着塑料薄膜,看不清是什么树。却意外发现,旁边竟是潘达微之墓,今有*花风七十二烈土墓,实赖此君。

邓仲元墓位于*花岗公园。年3月21日被*阀陈炯明部下刺杀。孙中山以大总统名义追赠邓仲元为陆*上将,葬于*花岗,并亲书墓碣,石碑高4米。

园内青松翠柏,互相辉映,蔚为壮观。墓道门楼面阔三开间,两边有厢房,是仿西方古典建筑风格的砖木结构建筑。正面中间的门洞两旁有方形倚柱和圆形旋柱各两根,是仿希腊的科林斯柱式,柱头混线变化多样,柱础线脚简洁,旋柱支撑旋拱的门洞,门楼正上部的山花有“邓仲元先生墓道”字样。门楼两侧有围墙50多米。

参观完*花岗,缅怀先烈。这两天广州旅游,不仅让我更深入地了解了广州这个原本就熟悉的城市,同时,也让我那颗喧哗已久的心得到了沉淀与宁静。

时代在变,世界在变。我们也应该有所变化,应该变得更好,更强。不是么?

为此,我们更应该努力创造与发展。这样,我们才能让旧时的物品能流传千古,我们才能让新式的物品能发展得更加完善。

同时,我们也要学会在繁华处留一片宁静。这样,我们才会得到有真正休息与升华心灵的地方。

1
查看完整版本: 全国唯一冠名先烈路的路,埋葬的都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