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清朝定鼎中原江山之后,他们一脉沿袭了明朝的统治体系,在清朝时期,总督和巡抚都称得上是封疆大吏,他们的手中掌握着非常庞大的权力。设置了省、府、县三级。总督和巡抚都是地方高级官员,总揽*、*和监察大权,可以说都是封疆大吏。
清宣统年间,满清一共有九位总督,包括东三省总督、直隶总督、两江总督、两广总督、闽浙总督、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四川总督和云贵总督。
下面笔者会娓娓道来清朝未期最后的九位总督们在民国时期的旧年往事。
东三省总督——赵尔巽
赵尔巽(年5月23日-年9月3日),字公镶,号次珊,一说字次珊,号无补,清末汉*正蓝旗人,奉天铁岭(今辽宁铁岭市)人,一说山东莱州人,祖籍山东蓬莱,清末民初*治家、改革家。
宣统三年(年)任东三省总督。时值武昌起义爆发,各省革命气氛热烈,奉天省革命*人正准备约定时间举义响应,赵尔巽以“保境安民”为名调集大*准备镇压,革命被迫转入地下。
赵尔巽照片民国元年(年)2月,赵尔巽的心腹谋士、保安会参议总长袁金铠代赵尔巽草拟的“东三省反对共和十二条”。在外交上也是只承认清朝与各国所订的条约,其他“概不与闻”。随后赵尔巽、张作霖、袁金铠等人周密策划,对奉天乃至东三省全境的革命*人和平民进行大规模屠杀。
中华民国成立后,赵尔巽被解除职务,隐居青岛。袁世凯窃取总统职位后,多方拉拢有名望的人士。曾邀请赵尔巽出山,赵尔巽以“不当贰臣”拒绝,虽然答应国史馆长之聘,但赵尔巽以生病为由,迟迟不肯动身赴京。
民国三年(年)3月,袁世凯下令成立清史馆,聘请能员编撰《清史》,定赵尔巽为馆长,于式枚、刘廷琛二人为副馆长。民国六年(年)后,费用几乎到毫无着落的地步。赵尔巽对清王朝心怀眷恋之情,认为事关一代国史,“失今不修,后业益难著手”,再困难也“不敢诿卸”。一方面节约开支,敦促同仁加快进度、多尽义务,一方面以其资望向各*阀募捐,并言:“不能刊《清史》,独不能刊《清史稿》乎!”
民国十六年(年),赵尔巽花费大量心血的《清史稿》终于付梓。同年9月3日,赵尔巽在北京病逝,享年83岁。
直隶总督——张镇芳
张镇芳,字馨庵,号芝圃,河南项城阎楼村人,生于清同治二年(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其先世从明朝初年由山西洪洞徙项城虹桥(老城),经过几代人的惨淡经营,积蓄日丰。其祖上以耕读传家,曾于虹阳铸书楼,藏经史等书万卷。
光绪三十三年()袁世凯遭御史弹劾,乃自请辞去练兵大臣等八项职务。清廷明升袁为*机大臣兼外务部尚书,暗夺袁的*权。直隶总督一职,才由张镇芳代署(从一品),因此他成了满清最后一位直隶总督。
光绪三十三年(年)春,张镇芳为家乡捐银六万两,开办百冢铺师范学堂,比河南大学早办六年。
宣统元年(年),豫省受灾。项城地势低洼易涝,灾荒更重。张镇芳特捐银四千元救灾,一半给项城,一半给豫省其他受灾地区。
年3月,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便委任张镇芳为河南都督兼民*长。民国三年(年)2月,袁以“剿匪无方乱杀青年”之名将张镇芳撤职,由段祺瑞兼任豫督。
民国四年(年)张镇芳主持官商合股的盐业银行,以抗外资。原清*府的江南提督、袁世凯*府的江苏都督、长江巡阅使张勋,一贯向往帝制,他的*队继续留着清朝的发辫,号称“辫子*”,他自称“辫帅”。
民国五年(年)六月袁世凯死后,张勋不仅自成一个*阀派系,还在徐州成立“十三省区联合会”(督*团),旨在策划复辟。此时北洋*府内部明争暗斗,年段祺瑞被黎元洪免去总理职务,想借张勋的力量驱逐黎元洪。于是张勋就以调停之名,带辫子*进京逼黎去职。而各派复辟势力也一齐涌向京津一带。
当年7月1日清废帝溥仪宣布复位,还大肆封官授爵,张镇芳被封为议*大臣兼度支部尚书。经过12天,遭到全国人民反对,复辟彻底失败。张镇芳以内乱罪被捕,由大理院管辖审理,被判无期徒刑。但张镇芳神通广大,为之说项者多挟有大势力,(如东路*司令段芝贵等)经过多方通融又由其子张伯驹以张镇芳名义义捐赈款40万元,判刑后隔两天,以病为由保外就医,送回天津,坐牢3个月后重获自由。
张镇芳出狱后,住天津的时间多,此间担任盐业银行董事长,并未介入*治,有时回项城小住。年任北方银行董事长.。年弃*从商,任盐业银行董事长。
年病卒,时年70岁,葬天津东南郊吴窑村。
两江总督——张勋
张勋(年-年9月11日),原名张和,字少轩、绍轩,号松寿老人,江西省奉新县人,中国近代北洋*阀势力之一。
清朝覆亡后,为表示效忠清室,张勋禁止所部剪辫子,被称为“辫帅”。年镇压讨袁*。后任长江巡阅使、安徽督*。年以调停府院之争为名,率兵进入北京,于7月1日与康有为拥溥仪复辟,但12日为皖系*阀段祺瑞的“讨逆*”所击败,逃入荷兰驻华公使馆。
年5月,张作霖向徐世昌提出恢复张勋长江巡阅使兼安徽督*之职,被张勋拒绝。年9月12日,张勋因病在天津逝世,终年69岁,溥仪赐谥“忠武”。张勋逝世后,*界闻人和文化名流纷纷致电哀挽,祭文、哀诗和挽联不计其数,或敌或友,不同*治立场的人几乎都对其孤忠大加赞美。
闽浙总督——松寿
松寿(?—)字鹤龄,满洲正白旗人。历任陕西督粮道、山东按察使、江宁布*使、江西巡抚、江苏巡抚、工部右侍郎兼正蓝旗蒙古副都统、热河都统、兵部尚书、工部尚书、察哈尔都统、闽浙总督。
武昌起义爆发后,福建革命*人彭寿松从日本回来,在争取到福建新*协统许崇智等人的支持后,决定在年11月12日发动起义。年11月8日,福建谘议局议员劝告闽浙总督松寿交出*权,但松寿脑子不开化,偏要顽抗到底。受此刺激,革命*当天晚上便发动起义,松寿也组织了旗兵拼死抵抗,双方竟然激战了一个晚上。最后,革命*和新*击溃旗兵,松寿见大势已去,吞金自杀,福州将*被击毙。
湖广总督——瑞澄
瑞澄(~年),满洲正*旗人,字莘儒,号心如,博尔济吉特氏,贡生。
年任江西九江道台,旋调任上海道台。任内接收商办闸北工程总局,更名为北市马路工巡总局(后发展为上海巡警总局),自任督办。年奉命在辖境内禁绝烟馆,交总工程局办理。该局总董李平书即组织南市商团公会,由其拨发步枪支,协助查禁烟馆。次年授江西按察使,官至湖广总督、会办盐*大臣。辛亥革命前曾在武汉残杀革命*人。年武昌起义爆发后,弃城而逃,不久死于上海。
两广总督——张鸣岐
张鸣岐(年—年9月15日),字坚白,山东无棣人。年甲午科举人。
年因贿赂庆亲王奕劻而升任两广总督兼署广州将*,顽固拥护帝制,反对民主共和,大肆捕杀革命*人。年4月指挥镇压*花岗起义。辛亥革命成功后,携款潜逃日本。袁世凯执*后回国,年因拥护袁世凯复辟帝制而被封为一等伯爵。袁世凯死后,张鸣岐逃往天津。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与白坚武狼狈为奸,勾结日本特务。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公开投靠日本,沦为汉奸,历任汉奸要职。年3月,日*濒于战败之际,张鸣岐又与王揖唐、殷汝耕等人发起乙酉法会,祈祷“大东亚战争必胜”。年9月15日,张鸣岐在民众的一片骂声中死去,结束了罪恶的一生。
陕甘总督——升允
升允(年-年7月23日),姓多罗特氏,字吉甫,号素庵,八旗蒙古镶*旗人。
宣统元年,升允曾因上疏反对立宪,以妨碍新*之过失被革职,之后寓居西安满城。武昌起义爆发后,他又重新被启用,任陕西巡抚,总理陕西*事。升允率甘*东进,连下十余城,逼近西安。
年2月,清帝溥仪退位,甘*得知消息,拒不与革命*作战,升允西退。此后往来于天津、大连、青岛之间,结纳宗社*人,图谋复辟。升允为了复辟清廷东奔北走,颠沛流离,尤其是在主*西北十余年来以来,更是煞费心血,但终于一事无成,不免心情郁悒,渐染疾症,健康状况每况愈下。
年夏,升允受他的朋友、著名的考古学家、金石学家罗振玉力邀,全家从青岛搬至天津罗振玉当时在法租界德邻里的一幢别墅里居住。当时,马福祥调任绥远都统后,每年派人赴津,向升允专致“敬仪”,每次约为银元数百元。年9月20日,升允病亡天津,时年73岁。
四川总督——赵尔丰
赵尔丰(年-年),字季和,祖籍襄平(今辽宁省辽阳市)。
年5月,调任建昌道,负责平定地方土司的叛乱,处理川藏地区的事务。不久升任川滇边务大臣。锡良离开四川后,赵尔丰代理四川总督之职。年2月,改任驻藏大臣,年4月调署四川总督,镇压保路运动,屠杀请愿民众,激起川省各县人民的强烈反抗,时人称为“赵屠户”。
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11月22日和25日,成都召开四川官绅代表大会,宣布脱离北京*府独立,成立大汉四川**府,原咨议局议长蒲殿俊任**府都督,陆*第十七镇统制朱庆澜任副都督。但是局势并不稳定,12月6日,*队突然哗变,蒲、朱逃走,**部长尹昌衡平定叛乱,被推为都督。当*队哗变时,应一些绅商的请求下,赵尔丰以总督的名义张帖布告以安定*心,因此,事后人们怀疑兵变是赵指使。
12月22日凌晨,尹昌衡指挥所部擒获赵尔丰,并在成都皇城坝召开公审大会公审赵尔丰,当众尽斥其罪,并令部下将赵尔丰当场处决于皇城“明远楼”,赵尔丰死前,骂不绝口。
云贵总督——李经羲
李经羲(—),安徽合肥人。字仲山,又仲仙,号悔庵,又有仲宣、仲轩、宓生等称,晚号蜕叟。晚年在苏州筑宅,室名蜕庐。
光绪二十七年()升为广西巡抚,旋调云南巡抚。年12月署贵州巡抚。年5月,调任广西巡抚。年冬任安徽铁路矿务总理。年病免。年2月,升任云贵总督。
辛亥革命时,被蔡锷礼送出境,与王芝祥、于右任等在北京组织国事维持会;于年12月被袁世凯任为*治会议议长、翌年5月改任参*院参*。十月任审计院院长。年10月袁世凯称帝时,封其与徐世昌、赵尔巺、张謇为“嵩山四友”。
次年6月袁死后,避居天津。年夏,黎元洪与段祺瑞在中国是否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问题上发生“府院之争”。5月黎元洪下令罢免段的国务总理后,李被黎任命为国务总理兼财*总长。后因张勋复辟,李经羲就任不足一周即去职,后人把他称为“短命总理”。
年9月18日在上海病逝,年65岁。
结语
以上就是几位封疆大吏的下场,有的愚忠殉国,有的寿终正寝,还有的做了汉奸走狗。最让人叹息的大概就是赵尔丰吧。清朝体制内不是没有人才,只是无法人尽其才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