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黄花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艺术评论火红的木棉记忆的诗篇观原创音
TUhjnbcbe - 2023/3/7 19:10:00

如果不是音乐剧《殷红木棉》,恐怕很多人都不知道杨殷的名字。作为“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杨殷的英雄事迹是绝不应被忘记的。杨殷,年出生于广东省香山县翠亨村一个华侨家庭,祖辈经商,家境优渥。19岁时,杨殷受同乡孙中山先生的影响加入同盟会,五四运动后转为信仰马克思主义,年加入中国共产*,是省港大罢工、广州起义的领导者之一,也是我*建立*内纪检监督机制的重要成员之一,牺牲之前是中共中央*事部部长。年8月30日,因叛徒告密,杨殷与彭湃、颜昌颐、邢士贞等同志壮烈牺牲于上海龙华。

年9月11日,由广东省中山市委纪检委、星海音乐学院联合出品制作的原创音乐剧《殷红木棉》,在中山市文化艺术中心启动第二轮演出。本剧艺术总监赵海风,总导演钟浩,音乐总监陶陌,编剧杨硕,作曲陈思昂,执行制作人吴惠敏,主演王传亮、吴惠敏、谢韵、冯国栋、许乐、翟晓寒、符晋豪、王宏尧、陈科铭、唐飞、刘颖、洪振翔、周义晨、梁景皓、梁鑫、林俊良、卢雅斐、文馨等。

创作之初,剧组赴杨殷的家乡采风,英雄的事迹感召着大家,一阵风吹过,火红的木棉花随风飘落,“殷红木棉”几个字便闪现在赵海风的脑海中,剧名由此确定。看起来这个四字剧名得来偶然,实则是赵海风在对于杨殷生平事迹充分了解、深思熟虑之后的必然。剧名富有文学化的诗意和象征性的内涵,“殷”即“杨殷”,“红”是烈士革命信仰的追求,“木棉”不仅是地域的体现,同时也代指英雄光辉伟岸的形象。

全剧分两幕,共22首唱段。以倒叙开篇,首曲《寻道者》中即顺序引出彭湃、邓中夏、杨殷之母谭氏、杨殷发妻李庆梅等在剧中与杨殷关系密切的革命战友和亲人们,同时又以他叙的方式,对杨殷一生的作为、追求进行了提纲挈领的回顾和总结:“你从来不曾疑惑,苦苦追寻的终点,只是总在半途中,把同行的人改变。寻道的旅人,早已渐渐走远,只留下火红的木棉,盛开在伶仃洋畔。记忆的诗篇,那些模糊的脸,只是你圣洁的灵*,从来都不曾消散。”

虽然全剧是以倒叙开篇并首尾呼应,但是中间部分的核心内容依然是按照时间的顺序线性展开。不过,这种线性的结构并非“时间、地点、情节”一致的“三一律”模式,而是以宏观的视角,以“*花岗起义、宋教仁被刺、五卅惨案、广州起义”等几个大的历史性事件作为背景,散点式地将杨殷个人的经历和抉择与社会历史的变迁相结合;剧中,有名有姓、有戏剧身份的人物共18人,这些人物有些和戏剧相关,有些只是作为事件的叙述者出现。作品在情感表达上涉及亲情、爱情、战友情,除了讲述杨殷对革命信仰的执著追求和坚贞不渝,还简要展现了杨殷与母亲、与李庆梅、潘佩珍两位妻子、与孩子之间的深厚情感。创作者的意图很明确,那就是希望通过这部作品,既让观众看到英雄的铁血柔情,又能感受当年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

本剧涉及的事件多、时间的跨度大、人物之间的关系相对也比较复杂,因此最终的戏剧展现基本都是正面陈述,虽然各个场景和片段之间在舞台上实现了比较自然的过渡,但相比较而言,下半场因为有了叛徒白鑫这个能够和杨殷形成正面对冲的人物,也使得戏剧故事更加集中,戏剧矛盾更加激烈,戏剧呈现也就更加吸引观众。

杨殷作为本剧的核心主人公,他为革命变卖家产一事,在剧中只是通过唱词或台词一带而过,未免可惜;另外,杨殷作为中国共产*纪律检查工作的创始人之一,在剧中也未具体提及,如果在这两个具体事件上能够有更加深入的展开、挖掘,不仅能生动体现杨殷无私彻底的革命精神,体现英雄对于中国革命的伟大贡献,也能更进一步引发当代观众的强烈共鸣。

“我的爱人,不要说抱歉,能和你相遇,本是注定的缘……我的爱人,在此和你告别,我会等你,在那光明的终点。”这是剧中杨殷发妻李庆梅生命垂危时,夫妻二人诀别的唱段,这段唱词写得质朴而真挚,音乐同样充满情感的张力,非常动人。虽然从戏剧上,剧中杨殷与李庆梅直接交集并不多,但是这段夫妻诀别却能让观众深刻体会其相濡以沫、相扶相携的深厚情感。本剧音乐写作遵循百老汇音乐剧的节奏和律动,整体风格比较当代,剧中的几段合唱不仅旋律动听,而且与戏剧的情境结合密切,富有感染力。对于角色人物的音乐主题或可进一步突出和鲜明化,注重音型的变化,以进一步丰富观众的听觉体验。

王传亮饰演杨殷,尽管剧中杨殷的戏剧和演唱分量都很重,但是对于舞台实践经验丰富的王传亮来说,丝毫没有构成任何负担,整体表现非常突出。剧中其它角色人物、群演均由星海音乐学院师生担任,在演唱方面总体呈现出很不错的专业水准。

本剧舞台整体风格为简约中不失厚重、写意中兼具写实。舞台调度自如、流畅,舞美简洁大气,转台的运用实现了舞台上时间和空间的快速转换,符合音乐剧推进快速的要求;本剧灯光的运用很有特点,通过灯光的变幻,实现虚实、时空的转变,而当十几束光从顶部齐刷刷射向舞台的时候,又具有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有很强的氛围感。

谢幕时,杨殷烈士的影像出现在背幕上,“用生命捍卫信仰”几个字尤其醒目,舞台上全体演员转身,向英雄深深致意!据说,杨殷烈士的后人看了这部剧曾动情地说:“谢谢你们把外公带回来。”是啊,音乐剧《殷红木棉》不仅让英雄归来,也让我们记忆中的红色历史,益发完整。

责编:田园、高燕婷(实习生)

1
查看完整版本: 艺术评论火红的木棉记忆的诗篇观原创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