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饼歌的第N种解法(二十七)
本期我们将继续秉承着对于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态度,独家解读一下刘伯温的《烧饼歌》,接上一期对话中的“七元无错又三元”。
大开文风考对联,猴子沐盘鸡逃架
“大开文风”指清廷因循守旧,坚持以科举制为主,这是相对于“维新”而言的。“考对联”指清代科举制中的八股文。“猴子”指袁世凯。“沐”指洗头发,有点梳妆打扮,粉墨登场的意思。这里指袁世凯成为民国临时大总统。“鸡”指会打鸣的雄鸡,这里指可颁布诏令的宣统皇帝。“逃架”是鸡逃避危险的本能,这里指宣统皇帝退位,以保全自己和皇室。
“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就包括:开办新式学堂吸引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等。可随着慈禧太后成功发动“戊戌*变”,守旧派取得胜利,维新派的变法成为泡影,一切照旧,大清科举必须要考八股文。
年辛亥革命爆发后,赋闲在家的袁世凯奉诏复出,南下督师镇压革命*。随着清廷的日趋衰弱,权倾朝野的袁世凯打起小算盘,派人与革命*议和。民国成立后,得到孙中山承诺,若能促成清帝逊位,孙中山便让位给他。在袁世凯的威逼利诱下,清帝宣布逊位,大清国灭亡,大清皇室获得优待,袁世凯如愿登上大位。
这两句的意思:清廷坚持遵循旧制,抗拒变法图强,导致国力渐衰。清廷与朝臣间嫌隙激增,权倾朝野的袁世凯转投民国,摇身一变成为临时大总统,昔日天子大清皇帝被逼逊位让国。
犬吠猪鸣太平年,文武全才一戊丁
“犬”指年庚戌狗年。“猪”指年辛亥猪年。“吠”和“鸣”指革命*发动反清起义。“太平年”指年壬子鼠年,即民国元年。“文武”指孙中山和*兴,即“孙*”。“全才”指精通于各方面才能的人,这里指革命*人。“戊丁”为“成”字,指大功告成。
清宣统二年(公元年)至清宣统三年(公元年),同盟会在多地发动起义反抗清廷。如庚戌广州新*起义、广州*花岗起义、武昌起义、长沙起义、迪化起义等,沉重的打击了满清的反动统治,加速了清朝统治的衰落和灭亡。革命*人最终在孙中山、*兴等人的影响和领导下,成功推翻封建帝制,建立民国。
这两句的意思:革命*人在年和年,接连发动武装起义,吸取经验总结教训,最终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年大功告成,建立了中华民国。民国的成功建立得益于孙*二人的领导,及无数革命*人的付出,必将给人民带来安宁和幸福。
《烧饼歌》的“馅”其实就是后半段,从内容就能读出作者对于“大清”的反感,而对于民国以及“孙*”则是不吝言辞地予以肯定和颂扬。后半段中很多内容前后呼应,逐层推进,时间线明显,内容与历史无异只是用词更为隐晦罢了。《烧饼歌》的解读也接近尾声,通过对内容的解读,我们可以看出作者一定不是刘伯温,更像是革命*人所作,直接采用清代话本的方式。内容则借鉴了清代唱词,工整且有层次。所以,《烧饼歌》根本就不是预言,能不能预测未来。余下的最后一个小段将透露出《烧饼歌》作者的落笔年代。
因平台收录、涉及近代史等问题,内容更新异常艰难,希望大家收藏、分享的同时能点赞支持一下,谢谢大家!
本文出自“烧饼歌的第N种解法”由百家号“昇斗闲人”原创,发布于百家号平台,未经授权,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