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小*车初现北京,我还住在东三环的劲松,上班在双井;今日,小*车奄奄一息,我已住在北五环的西二旗,上班在苏州街……或许是因为那年初遇共享单车就是你,所以对于小*车总有一种不一样的情感在里面,然而时过境迁,当年近乎疯狂的铺货并没有让小*车牢牢守卫在共享单车的榜首,反而被后来居上的摩拜单车、哈罗单车,如今已经沦为第三名,甚至在西二旗等地还不如死灰复燃的小蓝车。
北京时间8月3日,小*车再度传出贱卖的传闻,消息来源于国内相对权威的知名媒体:凤凰科技与新浪科技:从共享单车行业内资深人士处获悉,ofo涉及的收购谈判已经接近尾声,与此前不同的是,这次是滴滴与蚂蚁金服联合出资收购,作价14亿美元,同时还将另外承担ofo2亿美元的债务。该人士进一步透露,目前滴滴和蚂蚁金服已经与ofo签署了框架协议。
说句实在话,看到这个新闻的时候我心里是愉悦的,对于目前负面缠身、资金断裂的小*车来说,虽然14亿美金远不及巅峰时期的30亿美金,但在这个摩拜卖身美团(腾讯)、哈罗傍上阿里的时代、小蓝投怀滴滴(腾讯、阿里)的年代,单打独斗的小*车急需强大的资金续血,否则等待小*车的恐怕只有消亡二字了。
不过很快ofo小*车联合创始人于信就在朋友圈声明了:总想搞大新闻,可惜是假新闻。官方声明我都不想发,太假了,稍微动动脑子(再见)。同时,小*车创始人兼CEO戴威就共享单车ofo小*车被卖身的传闻回应腾讯《一线》:假新闻。
好吧,看来戴威还是那个孤独的梦想家,即便深陷漩涡依旧挣扎需求独立,只是对于小*车而言,这样的坚持真的值当吗?至少在我看来这是不值当的,所以在这里我真心求求戴威放过ofo:再留着*花菜都凉了。之所以如此说,原因无非几点:
产品质量欠缺,盲目追求数量
虽为ofo创始人兼CEO,但在小*车发展初期戴威盲目追求数量,肆意扩张,虽然在短时间内铺设了诸多城市,走出海外,但与摩拜单车、小蓝车等同一时期的竞争对手相比小*车的质量实在让人难以启齿,面对参差不齐的国民素质,小*车大量的坏车、废车在短时间内成为了共享垃圾,严重影响了公共环境秩序;在产品中后期的转型中,小*车虽然推出了淑女车、肌肉车等,但其实嘘头远大于实用性。
面对投资方,戴威摇摆不定。
众所周知,在中国互联网BAT的大格局下,几乎很少能够互联网企业独立而行,共享单车亦是如此,在发展初期摩拜接受了来自腾讯的投资并紧紧依托在滴滴之下,而小*车亦是如此,不过其所接受的则是阿里巴巴,但面对投资方小*车显得摇摆不定,据悉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