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年,中医药服务体系更加健全,综合服务能力全面提升,中医药应急救援能力显著提高……”去年1月,省*府办公厅印发《四川省中医药强省建设行动方案(—年)》,全面推进新时代中医药强省建设。一系列*策、措施的出台,为凉山中医药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
*策举措入条例
增强中医药产业发展能力
去年3月18日,凉山州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大会召开,每个与会人员的座位上,摆放着一份《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
凉山是中医药文化大州,中药材资源蕴藏量占全省总量的20%,有附子、川续断、艾草、重楼等优势品种和全国首个获得昆虫类药材GAP认证的养殖基地,中药材种植基地近14万亩,被誉为“川西南中草药宝库”。
近年来,凉山州委、州*府对中医药发展十分重视,坚持把中医药产业摆在重要位置来抓,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据悉,即将制发的《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从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推进中医药全产业发展、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如何推进中医药传承与开放创新发展?凉山州明确,充分挖掘传承州内中医药文化精髓,加强收集整理名老中医药专家理论、诊疗技术和民间的中医药书籍、验方、秘方、技法,编制传承人目录,大力鼓励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加强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老药工传统技艺传承,实施数字化、影像化记录保护;建设中彝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园,开展州内中医药产、学、研、教,推进中医药文化传承。大力促进民族医药发展,加快推进《凉山彝族自治州彝医药发展保护条例》立法工作,加强藏、彝等少数民族医药知识和技能的收集、整理、研究,抓好凉山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建设并设置彝医专业。
中医药全产业的发展与中药资源保护、中药材产业发展密切相关,凉山州将加强珍稀药材种质资源和原产地保护,建立和完善凉山中药材生产的质量标准体系,开发凉山特色中彝药饮片,开展凉山彝药标准制定,打造凉山中医药文化旅游品牌。
擦亮本土中药品牌
延伸中药材产业链条
近年来,凉山认真落实部署要求,以中药材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为重要抓手,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积极打造集中药材研发、种植、加工、生产、销售、康养、研学、旅游于一体的“新名片”,努力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二月的大凉山,山头白雪皑皑,但在喜德县觉钉村,大片的中药材木香已经开始丰收,村民脸上洋溢着笑容。站在地里,55岁的阿果古格对今年的收成很满意,“现在种药材一亩收入几千元,跟以前相比,收入翻了几番。而且我们不担心种出来卖不掉,‘好医生’会来全部都收走。”
实际上,觉钉村发展木香种植,只是凉山州发展中药材产业的缩影。从年开始,好医生集团就在凉山开展中药材产业种植工作。经过20多年的发展,好医生集团在凉山州9个县种植川续断、附子、金银花、木香、大*、一枝*花等中药材,面积达3万多亩,带动1.7万户7万多名群众走上致富的道路。
今年,在全国两会的提案里,有一份来自好医生集团负责人耿福能提交的《中医药产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科技创新助力乡村振兴,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提案中提到,以产业为重点,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振兴全产业链,建立特色中药材现代产业园区,引领和带动广大农民发展中药材增收致富过上好日子;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要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推进规范化、标准化和科学化种植……
走出去配合请进来
让产业集聚成势
去年12月,国药药材股份有限公司到凉山,就中医药产业有关合作事项进行考察交流。考察组还前往昭觉、布拖、冕宁实地考察了金银花种植基地、中药饮片加工厂、四川佳能达攀西药业有限公司、彝江中草药种植示范区、万亩中药材种植产业园。
国药药材考察组表示,将尽快拿出具体合作方案,进一步加强深度合作交流,实现资源、资金优势互补,携手促成合作共赢。
3月21日,凉山州考察团走进雅安,调研国家基本药物所需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四川基地雅安主基地,走进华润三九(雅安)药业有限公司(新厂区)调研中医药生物制药产业发展情况,奋力谋求凉山中医药生物制药产业发展新思路、新方向、新作为。
在国家基本药物所需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四川基地雅安主基地,考察团一行听取该基地负责人关于功能定位、规划布局、项目实施等情况介绍。该基地是中药资源保存、科学研究、种育示范、技术推广、景观旅游、人文教育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的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在收集保存中药材种质资源,推广繁育优良品种,开展繁育困难品种技术研究,制定技术规程、种子种苗质量标准等方面的建设均可圈可点,为凉山下一步在中草药种植方面提供了参考借鉴。
此次考察,为我州中医药生物制药产业发展建设规划打开了思路,下一步,凉山将进一步坚持中药材生态种殖为核心,科学布局筛育“大凉山”道地中药材品种,推进中药材产地初加工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下大力气包装中医药产业项目,招引一批引领带动力强、发展前景好的优质中医药企业,促进中医药生物制药产业提质增效,加快推进中药种植、加工、销售等上下游产业融合发展,拉长拉粗拉宽拉硬产业链条,大力发展新业态新模式。
拓宽文旅融合路
开创研学教育先河
去年10月20日,四川中医药高专和凉山州文旅投资发展集团签订康养产业战略合作协议,充分发挥高校、企业、地方的优势资源,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及创新创业提质升级拓展就业渠道。
根据协议,校企双方将通过老年健康服务与管理、健康产业、慢性病防治、中医康复理疗及适宜技术的人才培养与输出、科研成果转化、基地建设、中医药文化传承推广和国际中医学术文化交流等方面深化合作。凉山州文旅投资发展集团今年将设立专门岗位,优先招聘包括凉山州籍学生在内的四川中医药高专毕业生回州就业,为凉山州康养产业发展汇聚人才。
此次协议的签订是继四川中医药高专引入好医生药业集团,在凉山州投资上亿元建立全国最大附子单品种植生产基地后的又一乡村振兴重大项目。下一步双方还将组织专家力量,共同研究解决康养项目中的技术难题,发挥高校中医药专业特色和集团平台优势,利用凉山州独特自然资源,重点围绕康养产业、中药材产业开展深层次、广角度合作,为凉山州经济社会发展和“健康四川”战略的实施做出更大的贡献。
近年来,凉山州出台一系列扶持农林特色产业发展的优惠*策,支持引导中药材种植基地、深加工企业落户凉山,聚力实现全州中医药产业的全面发展。(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央青)
来源:凉山日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