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看一个博主记录自己挑战断网12个小时会做些什么,他主要做了三件事:出去买菜做饭、拼装圣诞树、推荐一款散粉。当时我还想着,天天一头栽在手机里,改天我也试试断网会怎么样。
结果老天爷说:“别改天了,就今天吧。”
(前天)早晨发现手机反应有些迟钝了,想要重启下,结果直接开不了机。当时我正身处在个陌生的小岛上,岛上还没有修手机的地方,加上为了赶车回家没时间找维修店,于是想着,干脆正式断网体验吧。
1
首先是要解决回家的路程问题。
前一晚上用手机查过行程,记得早晨有一趟8点57分从普陀客运站直达临沂的大巴车,挪一步是一步,旅程开启。
第一程是先离岛,从普陀山到普陀客运中心。
离开住处,在车站等了一会车一直没来,前两天我在岛上大体逛了一圈,按照记忆中的道路走着去了码头。好在身上还带着点现金和银行卡,买了张出岛的船票。
出了码头外面就是公交车站,车站上的地名都不知道是哪里,附近也是游客,没有可咨询的人,最后看到一个观光车里坐着个售票员,一问正是去车站的车。整个豪华双层软座大巴只有我一个人,一站直达终点。
到了普陀客运站才知道直达的那辆大巴是8点20多的,已经走了。其他到山东省内的大巴车要下午了。想了想,那就先去个交通便捷的地方转车。
第二程是从普陀客运中心到临沂。
既然临沂有到杭州的火车,杭州应该有返程的吧,于是买了去杭州东的车。三四个小时后到了杭州东站,结果在自助购票机器和人工窗口一问,竟然没有杭州直达临沂的火车。
一时有点慌,问了几个人,包括两个车站女志愿者,想让她们帮我查下回程还有其他方法吗,她们就直接让我机器查,说没有就没有,然后又低头玩手机。
唉,当时还有点小伤心。伤心了几分钟,想了想大概是刚在大巴上睡出了起床气,才这么容易脆弱,脑袋一时浆糊了,忍不住嘲笑了自己一番。
赶紧调整思路,回想以前的经验,杭州到临沂可以在徐州转车,机器上查了一下,倒是有很多车到徐州,但都是当天晚上八点多到,要是到了徐州东,没有手机加上还是晚上,考虑安全我有点犹豫。好在晚上七点多,杭州站有一趟去徐州的慢车,第二天早晨三点多到徐州,到了之后可以转汽车。路程大体如此,心里也有了点数。
从杭州东坐地铁到杭州站才两点左右,中间四五个小时,正好去找地方修手机。
问了地铁工作人员,推荐去龙翔路或者凤起路找找。没有了手机后,对于路痴来说,找地方除了问人,还要靠感觉。龙翔路旁边是银泰等商业区,虽然有人说有个苹果店我却一直没找着,只好再凭着感觉,看哪里是居民区集中的地方,找一些街边手机维修店。在警察指路后找到了一条手机街,又在华为店员指路下终于在青年路找到了。
手机倒是没啥毛病,和我想的一样,就是内存太满打不开了,尝试了一个小时想要保住资料,结果卡在20%怎么也不动,最后只能放弃资料了。
拿到全新的手机时,天色已经渐渐暗了下来。至此,从早晨7点40到下午18:00,差不多10个小时断网体验终于结束。
2
说一说这次断网体验。
其实只要身上有银行卡或者现金,还是很好过的。
网络的瓜多半和自己生活无关。
没想到自己还有起床气。
问路时,多问问穿制服的人,有问题找警察。
那个备用机,多记几个人的电话,以防万一。
当然最大的感触是,原本好多决策可以依靠手机做,比如没有直达车,app上会推荐其他的路线。没了手机,就主要靠自己的经验了。
但经验总是陈旧的,比如当我拿到了手机再查路线,发现在枣庄转车会更方便。按照导航走回去时,发现自己在找维修店路途中绕了好多圈。
还有一点是“健康码”,现在去任何一个公共场合都需要这个。这个时候就要和出入口的负责人商量了,比如在舟山普陀客运中心,负责人拍下了我的手机和身份证上报行程。在服务区登记个人信息。在杭州地铁站是可以用身份证查询是否有健康码然后再开具临时纸质证明的。
尽量乘坐地铁、大巴、飞机这类有配套服务的,工作人员操作起来灵活,可能公交车会麻烦点吧。
当然我这个体验是在旅程中,考验的主要是断网后如何面对陌生环境。车上时间基本上都是睡了过去,在等修手机时就选择看看随身带的资料,或者是门外的风景。如果是在家里断网,其实有更多选择,发呆、看书、写字、收拾家务。
特别有意思的发现是,原来现实世界那么安静。
手机店在青年路上,虽然这里离着商业闹区很近,但这条路上来往的多是三三两两的居民。路不宽,两侧停满了车,街上主要是手机维修店铺和中医店铺,即便戴着口罩还是可以闻到浓浓的中药味。
店门对过是有名的餐饮品牌知味观,还开了两个临街的窗口,一个卖糕点,一个卖卤味,时不时有人来买点东西,有骑电动车过来的,有徒步过来的,看来味道还是可以的。(不过在银泰附近的知味观买了盒定胜糕,真的只适合摆着看!那味道吃着只想心疼我的30块大洋。)
知味观一旁则是一个文物保护单位——杭州基督教青年会,典型的西式建筑,正门是个青灰色的钟楼,院内是个三栋连着的红色洋楼,呆呆地看着那从民国时期遗留的画风,好像时光都停在了那里。
3
现在很多人想尝试手机断网,其实他们单纯想断的肯定不是网络,而是在用手机完成生活必备事项后,怎么把那些空余时间变得更真实、更充实和有意义。
从前我们会说青少年是最大的低头族,如今可以说是全民皆低头族了。在餐厅、车站、路边,经常会听见人们刷各种视频的声音。在等火车时,想着数一数身边有多人在低头刷手机,发现根本数不过来,数有多少人没有看手机才比较现实。
抬头低头之间,我们如同在不同的世界穿梭。
或许世上有三个世界,一个是现实世界,一个是网络世界,还有一个是脑海中的世界。
现实世界,就是吃穿住行,人间烟火。这个世界是我们生存的基础,用辛勤付出养活自己,感受人间疾苦,也在这个时空里观花赏月,感受世界的千姿百态。
网络世界,或是隔空交流、或是汲取知识,在网络时代里,是占用我们时间和精力的最多的一部分。当人们追求泛娱乐化,虽然网络空间有无限的知识宝藏,更多的人则选了八卦吃瓜,娱乐自己。
而自己脑海中的世界,则是最有趣的。是从现实世界和网络世界搜集原料,在此加工的地方。我们可以随时谱写一个不会发生的故事,一个不曾有过的画面,一个只有天知地知我知你不知的想法和情绪。
如果在等车、排队时无聊,不妨在脑海中编个故事,自己中了五百万该怎么花?前面那个背包的人从哪里来又要去哪里?一旦开了头,脑海中便会天马行空地上演出电影画面,你就是那个导演,想要什么结局都可以。有些时候故事还没编完,想象还意犹未尽,时间就到了。
每个世界都很精彩,但不是每个世界都能让我们感到真实,而真实感却是让我们感觉有价值的基础。
4
手机网络的诞生,很大程度上抹杀了我们的头脑世界。比如短视频平台、各种热搜榜,让我们津津乐道,但也特别占用时间。一不留神几个小时就过去了。
有时候我看着沉迷碎片化娱乐的低头族,包括我自己,那低头刷手机的状态,好像我们的灵*都被手机掏空,进入了另一个世界,只剩下一个睁大眼睛一会哭一会笑的躯体。
倒不是说完全隔离网络娱乐,不现实也不必要。只是,在网络冲浪时,一定是我们选择了这种方式,一切在我们的可控中,而不是我们被这种娱乐方式所控制。
区分好三个世界,可彼此借鉴,但别完全沉迷别人制造的世界,否则只是浪费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还湮灭了自己的想象力。
如果实在是太容易沉迷网络,不妨主动断网一段时间,哪怕是一两个小时,把这个时间留给现实世界或是头脑的世界,体验生而为人的真实的感觉。
-END-更多文章:上一篇:《视觉笔记七堂课》这样做笔记也太酷了吧!-情感、心理类一对近70岁恩爱老夫妻教的夫妻相处之道你与异性的距离感,就是你老婆的安全感-读书写作类读过留痕
除了当下,我们什么也没有——《当下的力量》有个学渣改变阅读习惯,结果考上了世界一流大学-旅行类一人的福州游
去有福之地,做有福之人如果你也想梦回大唐,不妨去长安走一趟——西安游记-影音类阴沟里哪怕一丝阳光,也是无限力量《少年的你》看完《三十而已》,我决定趁早放弃这些姗儿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谢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