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徐州地区中考
地理学科形式、内容与难度的变化
由于年江苏高考的形式与内容的变化,全省绝大多数高二学生将高中地理作为选修科目,目前徐州地区85%左右的高二学生选修地理,个别高中学校,地理选修生比例达95%以上;主要学科组合形式如下表所示。
类别
高考必修科目
主要选修科目组合
理科
语文、数学、英语
物理+地理+生物
文科
语文、数学、英语
历史+地理+*治
从表中可以看出,无论是理科生还是文科生,都将地理作为主要的选修学科。
为了适应江苏省新高考方案和高中地理的教学需求,徐州市教育局出台相关文件,要求年徐州市中考科目中地理、生物学科改为笔试,两学科各占40分,记入中考总成绩。
与往年相比,年徐州市中考地理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考查范围基本不变,但是内容比例将发生重大变化,中国区域地理和世界区域地理的内容,合计考查量将达到70%左右。这就要求徐州地区的初中学生要加强七年级下册和八年级下册课本上内容的学习(以前的中考实际要求是选学、学会区域分析的方法)。
从试题难度要求上看,招生和命题组主要负责人的思路是‘难度一定会加大,绝不可能像年徐州地区的地理中考试题那么简单,要有较高的区分度’。
从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方面分析,结合高考地理试题的考查要求,我们认为,年徐州地区的地理中考试题应该是加大对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能力的考查。
以年高考地理两题为例,让初中学生明白应如何加强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能力的自我训练。
例一:年山东卷.地理
年5月27日,中国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将五星红旗插上了世界最高峰峰顶,从位于米的大本营向上,队员们要经过甲乙丙丁四个营地(如下图所示),其中一个营地由于空气流通不畅,容易引起高原反应,被称为“魔*营地”。在四个营地中,“魔*营地”是指哪一个?
虽然是高考试题,但是,学习过等高线地形图判读的初中学生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的。图中丁地、丙地位于山脊上,乙地位于鞍部,甲地位于山谷中。显然,只有甲地相对闭塞、低洼,有可能出现空气流通不畅。当然,最有可能出现空气流通不畅的地形区是盆地,不过,在图中没有这样的地形区。
例二:年高考地理(全国卷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相关要求。
葡萄喜光、耐旱,下图为某坡度较大的地方采用顺坡垄方式种植葡萄的景观,该地位于52°N附近,气候湿润。据此分析该地的降水特点。
作为初中学生,不要说你不知道什么是“顺坡垄”,对于高中来说这也是个新名词,从图上看,比较容易理解什么是顺坡垄种植方式,葡萄垄顺着坡向从高到低延伸,垄与等高线大致垂直;如果是梯田,垄与等高线大致平行(如下图)。
葡萄种植于52°N附近,显然,种植区是山地向阳的南坡,光照和热量条件较好。从纬度位置看,葡萄种植区与我国的小兴安岒、三江平原纬度位置相当,纬度较高,夏季白昼时间长,但年均温较低,蒸发量较小,气候较湿润。
顺坡垄种植区,如果进行灌溉,或有暴雨,容易导致水土向低处流失,所以,这里不需要经常灌溉,那么这里在夏季(或葡萄的生长季节)应该经常下雨,又不会经常出现暴雨,也就是说这里夏季(或葡萄的生长季节)降水强度小,降水频率较高,自然降水基本能满足葡萄的生长。至于冬季的降水情况,不好说,所以不能说降水量季节分配较均匀。可以说该区域在葡萄的生长季节降水量分配较均匀。从这一点上看,这里与位于季风区的小兴安岒、三江平原地区年降水特征又有不同。
同学们,通过对以上两个高考试题的解读,你应该知道一些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的途径了吧。
对某一尺度的地理区域的认知一般从位置开始,包括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与周边地区的相对位置、交通位置等等。然后进行比较性研究这一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包括地形、气候、地貌、地质、水文、植被、土壤等要素的特征,以及这些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发展变化;然后要了解该区域的人文地理状况,例如社会经济状况,人口与城市分布,宗教与文化,甚至是战争。也要研究该区域人文地理要素与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影响,例如地形、气候和资源对工农业生产的影响,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显然,区域认知离不开综合思维。用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引领,对区域发展的综合思维一般向三个方面发散,即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简单一点来说,就是社会要和谐发展、要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又不能破坏生态环境,对生态环境,人类要适应、要利用、要保护,人们要有科学的人地协调观。
以年江苏省初中教育质量监测题一例来说明。
位于日本岐阜县白川村的“合拿造”建筑村落,于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合拿造”建筑为木质结构,屋顶以茅草覆盖,呈人字型。如同双手合十般。下图为“合拿造”建筑村落位置示意图和“合拿造”景观图。
读图回答问题:“合拿造”民居建筑是如何与当地自然环境相适应的?
古代建筑或原始村落的形态特征一般都能反映出当地的一些自然地理特征,或者说是对当地自然地理特征的部分适应。“合拿造”民居建筑对当地自然环境的适应可通过以下的综合思维导图来理解。
世界那么大,如果我们想去详细研究各个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是不可能的,识一区而知类似位置的区域才是我们学习目标。所以比较思维和综合思维是我们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必备的品质。
年12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