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初在巢城看到这种植物,不认识,还挺新奇,纳闷我们柘皋那边怎么少见?不意三十多年过去,漫山遍野都是。
秋日宁静的乡村,一枝*花呈现出一种放任的、泛滥的、疯狂的、无节制的美。其实,也不要过于担心——乡村全是老年人,人退草进。没人种地、没人除草,于是花草就猖獗了。
过去,人们都囿于田园,从事传统的农耕,整天在田地里莳弄,什么草也别想出风头。
过去,农村都以土灶为主,野蒿杂草那个是难得的好燃料。为了确保日常所用,老百姓是费尽心力斧枝砍草,那真的是田光埂光,村前村后皆光光朗朗——*蒿那么泼皮的东西,也架不住人们的“关照”。
这个一枝*花,长的快,体形大,本是农村的好燃料。奈何社会进步,土灶逐渐被淘汰了,农村不需要烧草了。同时,城市化速度不断加快,人口大规模向城市集中,农村已然空心,剩下的不过是老弱病残,没人种地、没人除草,自然而然的此消彼长。
平时众人随手除之,它就不得蔓延;平时不管它,等它成了气候再幻想运动式除草,根本不会有效果。其道理,就是所谓的“小洞不补大洞二尺五”,哈哈。
农村里现在禽鸟特多,也是同样的道理。当然,鸟儿多了,大家喜欢,所以不反感。
一枝*花,其实是个社会问题。是农耕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过程中的一个小插曲。
都是暂时的。
荒芜的丘岗,即使没有一枝*花,也会有另外一种花木抛头露脸。
他日,一枝*花与土地之间互相适应,形成生态上的默契;他日,城市化进程进入稳定的阶段,城乡已然实现互动;他日,社会文明进入更高的层次;……。问题就解决了。
最忆是巢州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