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霞光中的操场
傍晚夕阳下的食堂
校园道路旁的银杏树
都见证了徐州技师学院同学们欢笑的身影
青春的少年永远如此美好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江苏省徐州技师学院的同学们都在做什么吧~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南山南》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首歌曲。如诗的歌词,悠扬的谱子,表达着歌者对过去回忆的追念。徐州技师学院的同学们根据自己在学校的生活日常和所思所感,将这首歌重新填词,演唱,创作出了这首《技师志凌云》。在原曲的惆怅中,添加了一份独属于少年们的青春和美好。
少年情怀总是诗。在实训室、宿舍楼旁,在校园里的大银杏树下,都有少年们并肩走过的足迹。徐州技师学院的同学选择用这样一种特殊的方式记录下自己在校园里的生活日常,把时间留住。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学生时代的美好,不仅在课堂上学习专业知识技能,更是综合素质的提升。
力出一孔团队协作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最远的距离》这首诗出自泰戈尔的《飞鸟集》,用非常优美且具有文学性的语言,讲述了爱而不得的无奈与悲伤。徐州技师学院的同学们通过自己的理解,用视频的形式重新演绎了这首经典。
练习朗读,选择配乐,和同学一起思考诗句与画面的搭配。商定视频脚本,再到剪辑,铺设音轨......看似简单的视频,凝聚着多个模块的知识,需要多个程序才能完成,凝聚着同学们无数的努力,最终这个视频获得了江苏省经典诗文朗诵比赛的一等奖。
从无到有,从表面到深入,一个作品的诞生,给徐州技师学院同学们的成长带来了新的收获。
实践性人才缺口巨大
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已经成为了徐州技师学校同学们生活的一部分。这些有趣的活动不仅仅是生活的调味剂,更是课堂的延伸。同学们将课堂上所学到的有些抽象的知识,和伙伴们一起,通过各种课外活动进行展示,在实践中将知识融会贯通,不断成长。
参加在驻徐高校大学生大型经典诵读比赛活动暨历史文化月活动
事实上,随着各行各业的不断发展,相比起研究性人才,社会对于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据了解,在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毕业生80%为应用型人才,20%为学术型人才;而在中国,截至年,毕业生只有40%为应用型人才,60%为学术型人才,应用型人才缺口较大。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熟练掌握专业技能,并能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用于所从事的专业社会实践就显得尤为重要。
年,教育部批设了目录外专业43个,其中93%为应用技术型专业。由此来看,社会需要大量优秀复合型人才。将课堂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出色的团队意识和实践能力,是大势所趋。
发掘个人爱好明确团队角色
在徐州技师学院,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已经成为了同学们学习生活的一部分。如果你热爱舞蹈,肢体优美,那么你可以通过视频等方式,向同学分享你的爱好;如果你歌喉婉转,歌声动听,你可以选择在艺术节上展示自我;如果你喜欢在运动场上挥洒汗水,那校园篮球赛就是你展现的舞台。学校提供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平台,给同学们提供了展示自我,发掘爱好的机会。学校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
对于学生们来说,进入学校的年龄正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间,如果能发掘自己的能力,找到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所在,这将是伴随一生的宝贵财富。作为一所优秀的职业院校,学校有责任,也有能力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平台,为其了解自我,发展自我提供条件。
同时,学生科在实践中集体协作,在团队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角色,找到定位。如果你天生具有领导气质,擅长统筹规划,那你可以作为团队的“leader”,带领小伙伴一起完成任务;如果你天生心思细腻,那你可以作为团队中的沟通者,照顾大家的情绪,维持团队合作的紧密;如果你性格内向,但灵感丰富,你也可以成为团队中的策划中心,带领小伙伴们进行头脑风暴,产生更好的方案。
修补“短板”技能素质两手抓
传统的技工教育观念一直是以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为目标,学生会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培养技能上,从而挤压了其他教育的空间和时间。但事实上,“木桶所能装的水的多少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板”,职业技能的学习和提高也一定是与良好的综合素质相辅相成的。一个优秀的技术人才不仅要有过硬的技术,还要有健全的思想,创新的思维和较高的文化素养。
通过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学生们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提升了创新思维。在扎实的职业技能基础上,修补“短板”,用趣味的形式来提高整体综合素质。做到“技能素质两手抓”。
江苏省徐州技师学校多年秉承“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的教学理念,不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