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在众多的野菜中,田野有一种野菜妇孺皆知。对于很多人来说,婆婆丁是他们人生中吃过的第一种野菜。即使是不吃野菜的人,也能叫出它的名字。这种野菜就是婆婆丁。其实,婆婆丁是我们生活中很常见的一种植物—蒲公英。又名黄花苗、黄花地丁、黄花郎、木山药、浆薄薄、补补丁、奶汁或苦蓿等。
婆婆丁分布广泛,在华北、华中、华东、东北等区的许多地方,春、夏、秋三季,田野、路旁、山坡,以及房前屋后,均有婆婆丁生长。婆婆丁是一种很容易识别的野菜。没开花前它的叶子是莲座状基生,比较幼嫩,这时采摘下来是上好的野菜。到了花期它的花是黄色的,头状花序的典型特征暴露了它菊科成员的身份。
每年的这个季节,我都会怀念小时候挖婆婆丁的日子。怀念那份收获带来的喜悦与欢欣。小时候最高兴的事是跟着大人屁股后边去挖婆婆丁,拿着个筐,或者拿个塑料袋,一把刀,就能出发。东北开春儿的时候风特别大,一群人浩浩荡荡的去挖婆婆丁,一般都在道路的两边,大草甸子上空地,大沟的边上,挖婆婆丁得有十足的技能,四处撒么,下刀要深,要不就容易挖散了,挖出来不要着急扒,去寻找下一个目标,人多聚堆儿的地方不要去啊!专门踅么那些干枯的树叶子边上,准保个头大。
婆婆丁是咱们东北人对蒲公英的称呼。它的分布比较广泛,不仅在东北,全国很多地区都能看到它的身影。它属于菊科蒲公英属。菊科可是植物圈儿的一个大户,是数量最多的家族之一。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等,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可生吃、炒食、做汤,是药食兼用的植物。有利尿、缓泻、退黄疸、利胆等多种功效。
婆婆丁不仅清新爽口,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丰富,具有一定药用功效,能清热解毒,消肿利尿,杀菌消炎。挖好的婆婆丁回家摘好,然后放水里一泡,马上水灵灵的,跟刚挖出来的一样新鲜的。挖到的婆婆丁,有时候直接就把根和黄叶、杂草挑干净再放进筐里,有时候则不管三七二十一为了快点挖,带回家再一棵棵精挑细选,缺点是有的因为发蔫不好挑选就被扔掉了。
婆婆丁最经典的吃法是蘸酱。婆婆丁焯水后蘸鸡蛋酱吃,虽然婆婆丁的味道有点苦,但味道独特。洗好的婆婆丁,放在盘子里,端在餐桌上,蘸上妈妈自己酿造的鸡蛋酱,配上金黄色的小米饭,真的是唇齿留香,口舌生津,嘴巴里满满的青菜的味道,苦中带着甘甜,吃得非常美味!
在离开家乡后的很多年里,每年的这个时候,都会非常想念能挖婆婆丁的春天。现在长大了,每年春天都会怀念婆婆丁,怀念吃婆婆丁的幸福,怀念挖婆婆丁的快乐。婆婆丁虽然苦苦的滋味,却是甜甜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