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近几年来莫名掀起了一股民国热,这股潮流通常让人们谈论起民国时,总会提起民国时期的那些个大师和军阀,说大师如何厉害,军阀又如何驰骋沙场。正是哪个国家处于民族危亡的年代,一群年轻爱国的热血青年们,用鲜血为国家和民族寻找出了一条“康庄大道”。
在民国众多有名的人物里,孙中山和黄兴是无法不被提到的,被时人以“孙黄”并称,在革命派中具有强大的号召力与影响力,在当时谁人不知中山先生与克强呢?
黄兴,字克强,湖南长沙人士,黄兴自从走上革命的道路后,不是在起义就是在准备起义的路上。黄兴先后参与了钦州起义、防城起义、镇南关起义、广州起义、黄花岗起义等。虽然这些起义不乏失败,但是他却从未放弃过,屡败屡战,此等精神不得不让人佩服啊。
黄兴与孙中山在民国堪称“双绝”,孙中山是思想家、革命者,黄兴是革命实干者,两人既有共同的革命理想,又是至交好友。但是在“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总结“二次革命”失败的原因,认为国民党人没有听从他的指挥,所以才错失了良机,决策没有得到执行,这才让“二次革命”失败。
但是黄兴却毫不认同孙中山的观点,他努力寻找时代的原因,得出了这样的结论。黄兴认为:“乃正义为金钱权力一时所摧毁,非真正之失败。试翻中外之历史,推天演之公例,未有正义不伸者。最后之胜利,终归之吾党。”。黄兴还表示,“主义所在,不敢变换手段以苟同”,坚持“平等自由主义”,反对袁世凯式的专制独裁。黄兴信奉卢梭的《民约论》,赞同其关于权威和自由民主的关系的论述。卢梭认为真正合法的权威只有一种,应该是建立在人们自由之上的权威。
民国三年(年),孙中山将“国民党”改组为“中华革命党”,要求党员入党时按指印,宣誓必须绝对服从孙中山的命令。但是黄兴同孙中山意见不合,认为党绝不应该是一个人的党,不能宣誓效忠某一个人,不然这与独裁何异?因此拒绝加入“中华革命党”,就此黄兴与孙中山的关系不再如往日密切。
黄兴他只为改变国家民族之命运,只为实现国富、民强,不计较个人得失,不在意权力,只要有利于国家与民族的他都支持。他一次次的策划或组织武装起义就是为此,等孙中山赴南京履职,将“临时大总统”职位拱手相让,拒绝加入“中华革命党”也是同样的道理。
黄兴常年为国家与民族的命运而奔波,组建华兴会、组建中国同盟会、策划领导起义、讨伐袁世凯等,已经病魔侵入,于年在上海去世,享年仅42岁。孙中山署名发布哀告,痛悼民国元勋黄兴逝世。历史的尘埃虽已落下,但功过是非依旧众说纷纭。黄兴将军,作为一名革命者,披肝沥胆,身先士卒,坚守革命理想;作为一个朋友,忠诚不二,直言敢谏,胸襟开阔坦荡,于公于私都可堪称人中楷模,在百年后的今天依旧值得人们敬仰和学习。黄兴一生为国为民,“天下为公”可以说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