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内卷化的局限及危害
内卷化”一词源自英文involution的中文直译:来自事物内部的阻滞。“内卷化”是一种模式在某一发展阶段达到一种确定的形式后,便停滞不前或无法转化为另一种高级模式的现象。这一概念最早是美国学者用来研究爪哇的水稻农业时提出的——在殖民地时代和后殖民地时代的爪哇,农业生产长期以来原地不动,只是不断地重复简单再生产,而不能提高单位的人均产值。“内卷化”的实质说白了就是把过剩的生产元素,投入到有限资源的运行之中,但不能产生更大的效益。
有学者明确指出:内卷是无意义的精益求精。譬如,在某大会会场上,几千个茶杯,横看竖看侧看,皆成排成行,蔚为壮观,令人惊叹。可那是多少个工作人员,花费多少时间,用绳子一点一点地校量出来的,这就叫内卷。谁都知道,这种所谓的“美”,只能保持瞬间,因为一开会一喝茶全都乱了。精益求精优中选优没有错,但一切都应该建立在效率、效益、效果上,特别是对企业、产业来说,决不能只停留在形式的美感上。
这不禁迫使我认真思考近十年来中国木塑产业的发展模式。中国木塑产业自年以来,从总体上看的确有突飞猛进的进步,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我们也不能否定,在产业发展的同时,尽管木塑产品的总量在不断增长,但木塑产品的边际效益却在不断降低。以出口欧美的木塑铺板为例:年前后,中国木塑出口欧美不到10万吨,每吨单价大约在美金左右;到年,中国木塑出口欧美增加到20万吨以上,每吨单价降到美金左右;年,中国木塑出口欧美超过35万吨,每吨单价已经远低于美金。这应该是比较典型的内卷化效应。
“微雕”技艺可能大家都听说过,甚至见到过——正常的画家是用正常尺寸的纸笔来作画,不管是写意还是写实,让大家欣赏的是画的内容,而微雕却完全是一种形式上的艺术。今天你能在鼻烟壶上写首诗,明天我就要在核桃上刻一艘船,后天他就能在头发丝上写一篇文章,结果大家都得拿放大镜看,这是自己跟自己较劲。复杂是真复杂,花费了大量时间、耗尽了意志力,但没有创造性,这就是内卷。无怪有人说:内卷是低水平的复杂。
记得有一年,我与几家木塑企业老总远赴美国参加在奥兰多举办的国际建材展,同场竞技的有包括美国Trex公司在内的几家美国名牌木塑企业,中国方面有华盛、美新等企业进场。也就在那一年,Trex推出了以后在木塑界风靡一时的“包覆共挤木塑”。在大家都基本见识了各自对手展出的样品后,我有些得意地去征求一家名列美国木塑前三名企业的工程师的看法,谁知他在弄清楚我的提问后,有些艰难(不知道怎么表达才好)地说:你们的模具(规格)太多了!这个“太多”,既不是表扬,也谈不上批评,现在想起来,他说的就是中国木塑产业的“内卷化”现象。
我在看某貌似专业的文章时,常常发现这篇文章通篇所讲的“WPC”,其实说来说去就是各种各样的“Decking”,这不就是“内卷”吗?就像生产木塑铺板,你做14.5cm宽,我就做成15cm或15.5cm;你做2.2cm厚,我就做成2.5cm厚。你不能说我没有“创新”,可是规格尺寸的些许变化,对木塑品质根本于事无补。但是,令人担忧的是,绝大多数人对此浑然不知,有些人甚至还津津乐道。这就如目前中国的高考,因为受到《考试大纲》的限制,题目如果“超纲”就对不起边远地区的考生,可是又要把人淘汰掉,结果就只能向《考试大纲》之“内”发展,把题目出得稀奇古怪,比如“黄花岗起义”的第一枪、第二枪、第三枪都是谁打的?其实,只要打响了枪声,谁打第一枪又怎样?
也有学者指出:内卷是固化社会型态中的一点花样。譬如中国人几千年积累下来的诸多规矩、讲究、禁忌就是一种内卷——什么正月里不能剃头,开业、动土选择良日等等,这都是因为人们没有新的思想产生,没有新鲜事物可以期待,一天到晚只能在平淡的日子中自己和自己过不去,以增加一点儿生活中的花样。所以说,一种文化达到顶峰,而无法转变为新的型态后,就只能使自己在内部自寻限制,“内卷化”由此而生。
世界范围内,木塑复合材料的商业化推广已经30多年。在中国,木塑项目落地也有20余年。我们在研究木塑制品推广时发现:欧美的木塑产业基本是不可能再有多少发展创新了,因为从根本上讲——别人不需要!而在环境保护薄弱,木材资源奇缺的中国,木塑复合材料却完全可以大有作为。令人遗憾的是,许多年来,我们的“研究”还是停留在“地板”上,即便升到了“墙板”甚至“顶板”,不也还是“板”吗?难道木塑产业真的就不能由“板”成“材”,由“内”向“外”?把眼光投向更远的地方更广的领域?
洛克菲勒曾经说:勤劳根本不能致富。他认为,努力和回报根本没有因果关系——盲目的努力是在消耗生命;做事讲究效率,而非付出的多少。这些年的经验告诉我们:资源、路径、伙伴选择的确比努力更重要——人应该抬头看路,而非只是低头干活。
下面,让我们再引用一段专家寄语:内卷是一种无声的悲哀,它耗尽了我们的聪明才智和青春年华,而陷入内卷的人还乐在其中,不觉得这就是悲哀。内卷警示我们:精细、复杂、讲究等等,不等于高级,更不等于先进;只有不断突破、创新和创造,才能不让那种精致的、繁复的、看起来特别敬业的内卷化状态困扰我们。学习一些真正的新东西吧——只有这样,我们的事业才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