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黄花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烈士纪念日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TUhjnbcbe - 2025/2/18 17:54:00

年9月30日

第八个烈士纪念日

烈士纪念日

定在国庆节前一天

正是昭示了

中国从苦难到辉煌的艰难历程

幸福的生活从哪里来

我们的出发点在哪里

若无9月30日

何来10月01日

今天,

以国之名,

为先烈默哀,向历史致敬!

年9月30日,我国迎来首个烈士纪念日。北京天安门广场上,人民英雄纪念碑巍然耸立,纪念碑正面镌刻着毛主席题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鎏金大字。

背面为毛主席起草、周总理书写的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近代以来,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为了国家繁荣富强,无数的英雄献出了生命,烈士的功勋彪炳史册,烈士的精神永垂不朽。

据调查,

全国为革命牺牲的共产党员和革命仁人志士:

共有万人。

可以查到姓名的牺牲的革命烈士是多万。

无名烈士约有万。

回望是为了永恒的纪念,缅怀是为了更好地前行。

英语中的“烈士Martyr”是怎么来的?

在用英语表达“烈士”这个概念时,通常都是使用martyr这个词语,“烈士纪念日”则称为MartyrsDay。

英语中的martyr,最初是指宗教中的“殉道士”,进入现代之后,才开始用来指“烈士”,也就是,为了某项事业而牺牲生命、舍生取义的人。

古希腊和宗教中的Martyr

Martyr[mɑrtr]这个词语的发音比较容易,但是却很难记住拼写。原因是,martyr来源于古代希腊语,因此拼写并不符合英语的规律。

记住martyr拼写的窍门,是分为两步:先把martyr记成marter,再把其中的e替换成y。

在古希腊语中,martyr的本义是“见证、看见”,相当于今天英语中的witness,最初并没有宗教的含义,也不涉及“舍生取义”的行为。

在罗马帝国的初期,也就是公元1世纪到3世纪,相当于中国历史上的东汉时期,罗马帝国治下的各地,曾多次对基督教进行迫害。在迫害中坚持信仰,而失去生命的信徒,就被教会称为martyr,中文译为“殉道士”。

之后的一千多年,基督教内部多次发生教义冲突和教派分裂,各个教派都有信徒为了维护自己的信仰而失去生命,被封为martyr。

大约年前,欧洲各国开始进入现代,宗教的影响力逐渐下降,martyr一词的使用也日益减少。但进入19世纪之后,martyr获得了新的含义,用来称呼那些为了争取平等、自由、独立等理想而牺牲生命的政治人物。

今天英语中提到martyr时,已经很少用来指宗教中的“殉道士”,大多数情况,都是用来形容为了某项事业或信念,而受到迫害、失去生命的人,例如:

amartyrtothecauseoffreedom

为了自由事业而献身的志士

除了中国,世界上还有数十个国家,有公共的martrysDay烈士纪念日,包括亚洲的印度、越南、马来西亚,非洲的突尼斯、乌干达,美洲的巴拿马,欧洲的土耳其。

很多国家和文化,虽然没有martrysDay,但也把为了某项事业或信念而死去的公共人物,称为martyr。其中,既包含政治人物,也包含文化人物。

其中包括,美国被刺杀的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古希腊时被判处死刑的苏格拉底,19世纪时在意大利统一事业死去的很多英雄人物。

中文的“烈士”

现代中文的“烈士”这个说法,也是在进入现代之后才出现的。

在清朝末年,同盟会开始使用“烈士”的称号,来称呼在推翻满清王朝的起义中牺牲就义的人员,例如,年辛亥革命前夕,在广州黄花岗起义中牺牲的七十二烈士。

清朝灭亡之后,在后来的革命斗争和抗日战争中,“烈士”以及“革命烈士”的说法继续得到使用。

今天就是9月30日烈士纪念日(MartyrsDay),党和国家领导人和首都各界群众代表将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theMonumenttothePeoplesHeroes)前,举行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仪式(presentflowerstodeceasednationalheroes),缅怀英雄烈士。

文章综合自:人民日报,新华网,央视新闻,中国日报双语新闻。

1
查看完整版本: 烈士纪念日人民英雄,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