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飘雪依依
图片网络下载,感谢原创作者
『减字木兰花◆百结丁香谁解愁』
杏花微雨。时近黄昏闻杜宇。
独上西楼。谁解丁香百结愁?
长亭别后。人比黄花还觉瘦。
日日思君。雁字回时心若焚。
杜宇,即杜鹃鸟,又名子规。据《成都记》载:杜宇又曰杜主,自天而降,称望帝,好稼穑,治郫城。后望帝死,其魂化为鸟,名曰杜鹃。宋王安石《杂咏绝句》之十五:“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不信呵去那緑杨影里听杜宇,一声声道‘不如归去。’”相传为古蜀王杜宇之魂所化。春末夏初,常昼夜啼鸣,其声哀切。南朝宋鲍照《拟行路难》诗之六:“中有一鸟名杜鹃,言是古时蜀帝魂。
西楼,“西楼”一词最早见于六朝诗歌:南朝宋的诗人鲍照的《玩月城西门廨中》:“始出西南楼,纤纤如玉钩。末映东北墀,娟娟似蛾眉。”指闺房,或指曾经聚会之所,或指孤独寂寞的居所,或指登高望月怀远的地点。在诗词中,西楼多属泛指,常指伤心地,是排遣忧伤或遥望故国、爱人、友人的处所。按照中国传统为房屋建筑命名的原则,西楼应该是建在主体建筑西边而楼梯向东的小楼.在古代文学中,西楼常和月的意象联系在一起,因为在西边的方位,是可以很方便看到月亮的,尤其是下沉之月,也就是深夜之月.西楼上的主人,也多半是青年女性,这是因为,在<周易>文化中,西方为兑卦,兑为少女,所以,古人常按风水的原理,将年轻女性住在西楼,这就是天人合一.月在中国文学中是相思的意象,所以西楼多半和闺思有关,而在西楼方便见到的又是深夜之月,以此可见睹月之人思念之深,无法入眠.而西在五行中为金,于季节为秋,金主萧杀,秋者为愁。
百结丁香,引用典故,丁香结。清代厉荃《事物异名录·花卉·丁香》:“江南人谓丁香为百结花。”所以流传下来之后,也称之为百结花!丁香花蕾称丁香结,南唐中主李璟有《摊破浣溪纱》其中一句是“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以喻愁思郁结。
长亭,古时于道路每隔十里设长亭,故亦称“十里长亭”。供行旅停息。近城者常为送别之处。北周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唐杜牧《题齐安城楼》诗:“不用凭栏苦迴首,故乡七十五长亭。”
人比黄花还觉瘦,出自李清照前期的作品《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作品表面上是写深秋佳节孤独寂寞的心绪,实则表达了重阳节思念丈夫的心情。这个词语用来比喻人憔悴,暗示相思之深。
雁字回时,出自宋代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作者借助于鸿雁传书的传说,画面清晰,形象鲜明,它渲染了一个月光照满楼头的美好夜景,然而在喜悦的背后,蕴藏着相思的泪水。“月满西楼”写月夜思妇凭栏望眺。月已西斜,足见她站立楼头已久,这就表明了她思夫之情更深,愁更极。盼望音讯的她仰头叹望,竟产生了雁足回书的遐想。难怪她不顾夜露浸凉,呆呆伫立凝视,直到月满西楼而不知觉。
#最美诗词#
¥李清照诗词集京东¥.8购买已下架作者:闲敲平仄两三首,静读诗书方寸心。宋雨唐风文海沐,高山流水遇知音。一个喜欢喝着咖啡敲诗的女人,很高兴在诗词的海洋里与您相遇。感谢您一直以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