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说到,明式家具造型自有其规律,看似移花接木的照搬,实际上有准则法度可依,这在清黄花梨展腿式可拆卸行军桌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黄花梨收藏中,家具的形制规范至关重要,但文房小件可以除外。原因很简单:大家具是实用器,形制混乱便容易不严谨,影响结构可靠性,藏品难称完美;另一方面,好的家具能传几代,不合规范的外形难免引来非议,稳重大方才是主流所追求的。
而文房小件就不一样了。首先,从功能上来说,它们是用来把玩和欣赏的,即便是桌案上用于摆放佛像或香炉的小案小几,承重要求都不高,很少因为正常使用而出问题。
其次,古代文人将胸怀抱负、处世哲学融入明式家具,精工细作的文房用具更是理想和精神的寄托。小件不受结实程度的限制,只要精致巧妙就行,所以在结构和造型上可以天马行空、随心所欲。
于是,我们便看到了各种形式多样的小件传世品。
比如这只黄花梨四面平台座式小几,长31.2宽15.8高9.5厘米,断代为明末清初时期,估价30至40万元。
边抹和牙条合二为一,这在实用器上是不敢想象的,小件木器想怎么一木连做都行。
台座落在框形托泥之上,四边中段踩低,腿足两侧留出弧形凸起,想怎样造型也都可以。
更有甚者,巴掌大的箱式几两端还加了个翘头,古代文人的创意不可小觑。
有关此几的详细介绍已于去年十月底至十一月初发布,有兴趣的藏友请向前查阅。
黄花梨文房小件异彩纷呈,明天您将看到一只翘头小案,不拘一格的造法会超乎您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