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鸦啼散玉屏空,
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色无觅处,
满阶梧桐月明中。
——刘翰《立秋》
三伏熏蒸四大愁,
暑中方信此生浮。
岁华过半休惆怅,
且对西风贺立秋。
——范成大《立秋》
立秋已至
夏日的暑热
会在这一天起渐渐淡去
月明风清,
将就此慢慢铺展
桂花的清香,
从月光中氤氲而来
金菊芳菲,
在唐诗宋词间蹁跹盈舞
立秋,七月节。秋,揫也,物于此而揫敛也。我国古代将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早在周代,就有迎秋的相关习俗,宋朝还有“报秋”相关仪式。太史官高声奏道:“秋来了”,那殿内的梧桐应声落下叶子,以寓报秋。而现如今,我国大江南北的不同地区仍保留着各式各样的立秋习俗,我们不妨来一起瞧一瞧。
南京大学鼓楼校区
贴秋膘
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炎炎夏日酷热难耐,人本就没有什么胃口,饭食清淡简单,两三个月下来,自然“人比黄花瘦”了。而秋风一起,胃口大开,人们进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在立秋这天各种各样的肉,炖肉、烤肉、红烧肉等等,“以肉贴膘”,在北方也俗称“吃大肉”。
啃秋
啃秋,又称“咬秋”,汉族岁时风俗。即立秋日吃瓜。天津讲究在立秋这天吃西瓜或香瓜,称“咬秋”,寓意炎炎夏日,酷热难熬,时逢立秋,将其咬住。
江苏等地也在立秋这天吃西瓜以“咬秋”,据说可以不生秋痱子。在浙江等地,立秋日取西瓜和烧酒同食,民间认为可以防疟疾。一些老人说,过了立秋这一天,就不能再吃西瓜了,因西瓜性寒,“立秋”以后多吃容易导致腹泻。
吃“渣”
山东等地有个食俗说:“立秋吃渣,不呕不拉。”说的是立秋前后吃几碗豆腐渣可以预防秋季拉肚子等胃肠毛病,这也看得出民间的立秋食俗中对秋季腹泻的预防意识有多强。食俗中的“秋吃渣”,当算是民间一种清洁肠胃的饮食菜肴。把这些豆渣入锅加点碎菜叶和着再煮,临出锅的时候会点几滴醋,豆渣就会松散的结块。
食秋桃
在浙江杭州一带有立秋日食秋桃的习俗。每到立秋日,人人都要吃秋桃,桃子吃完要把桃核留藏起来。等到除夕,不为人知地把桃核丢进火炉中烧成灰烬,人们认为这样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吃饺子
在东北有句俗语:坐着不如躺着,好吃不如饺子。立秋一般是吃饺子或者包子,也习惯叫“抢秋膘”,人们认为我抢你一个饺子,秋天就能体格健壮,补回夏天清减掉的油水,在莱西一带也有“立秋的饺子入伏的面”的说法。
晒秋
秋季,是众多果蔬成熟丰收的季节,在江西很多地方都有晒秋这一民俗,房前屋后挂满了辣椒、南瓜和玉米。在江西婺源的篁岭古村,晒秋已经成了农家喜庆丰收的“盛典”,篁岭晒秋也被文化部评为“最美中国符号”。
全国各地的立秋习俗自然是令人眼花缭乱,不胜枚举的。各位19级的萌新小蓝鲸们可以期待起来了,因为等到开学季,来自“四海八荒”的小蓝鲸都将来到南京大学开启新的征程。
届时,你们将领略到大江南北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各式各样风土人情,当然还有来自新朋友们天南海北的土特产了!
八月的阳光依然喷吐着烈焰,岁月的脚步却已悄然越过夏的后墙,迈进秋的门扉。虽然秋已至,但新一届小蓝鲸的到来定会带来明媚灿烂的笑脸、无限的拼搏激情和企盼,让南大校园朝气蓬勃,犹如春日归来。秋天都来了,你们的到来还会远吗?
立
你家乡的立秋习俗是什么呢?
跟小蓝鲸一起分享吧!
秋
文编:王瑜
美编:程施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