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余年前的中国,山河飘摇,处于民族动荡之际,无数的仁人志士为了国家出路上下求索。这个求索的过程可不止是奋斗而已,而是信仰,一种虽千万人而吾往矣的信仰,正像屈原《离骚》中说的那样“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这些仁人志士中,林觉民的事迹无疑是令人心碎而感动的。正值风华正茂的他,为了推翻腐朽没落的清王朝统治,毅然决然坚守着自己的信仰,黄花岗起义失败后,慷慨赴死,为民族奋斗流尽最后一滴血。
除了民族大义外,林觉民的心中还有自己的小家,他参与起义之前,没有想着能够活着回来,于是在深夜烛火之旁,写下了流传后世的《禀父书》和《与妻书》,其中写给妻子陈意映的这封家书,至情至性,读之令人眼角含泪。
黄花岗上有风骨
如今是和平年代,华夏大地已经生机盎然、笑语晏晏,所以很多人其实并不理解百年前这些青年志士的选择,不理解他们明知以卵击石,也要抛尽一片热血,洒尽最后一滴荣光的勇气和胆气。
但是如果历经人事、沧桑阅历之余,心中自然会理解那份信仰。人生艰难,尚需要鼓足心力,铿锵前行,更何况国家呢?五千载华夏悠悠岁月,赋予每个人心中的回想就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林觉民出生在福建三坊七巷,自幼过继给叔父诗书之家。虽然从小聪慧异常,饱读圣贤之书,但是林觉民无意功名利禄,曾经在考场写下“少年不望万户侯”的慷慨宣言,颇有王勃一样的唐人风骨。
如果说两次鸦片战争失利,无数仁人志士对清王朝还存在幻想,那么中日甲午海战,算是把清王朝的最后一丝遮羞布给揭下来了。自此之后,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开始担负起推翻清王朝,建设新兴中华民国的使命。
林觉民就是自觉承担起民族复兴使命的一员,当时南方地区,特别是孙中山所在的珠江流域,革命思想传播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林觉民在全闽学堂学习期间,自觉接受了革命党人宣传的自由民主共和理念。
后来通过东渡日本留学、加入同盟会,林觉民坚定心中的革命理念,遂加入到年4月的广州起义当中,林觉民并不是无牵无挂,赤条条一个人的。早在年他就与陈意映结婚,两人感情甚深,彼此相濡以沫。
不过在国与家之间,林觉民还是选择了国,原因无他,国家遭遇列强欺凌的境地下,每一个热血儿女都不可能置身事外,都必须担心起应有的个人使命.
林觉民如此,其妻陈意映亦是如此,所以林觉民才会用情写下《与妻书》,他的妻子其实是知己。
《与妻书》好在哪儿
鲁迅先生说过一句话“无情未必真豪杰”。这句话用在林觉民身上是最合适的。他虽然有着男儿风骨,但也是情深柔肠之人。黄花岗起义前夕,他在香港滨江楼白方巾上写的这封《与妻书》就说明一切。
这封家书之所以令读者念罢,不忍释怀,就是因为真感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就曾说过“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真境界。”
林觉民在家书开篇,就说到意映卿卿如晤,卿卿两个字,一般用于夫妻之间,饱含至深感情,让人一下就进入到夫妻两人伉俪至深的感情世界里。
林觉民用了一种反常的心理状态,来突出对于妻子的深厚感情。他说多么希望妻子能先自己而死,一般人读到这儿的时候,心中有一种奇峰突起的感觉。
两个人感情这么好,怎么会希望妻子先死呢?接着林觉民才写道,之所以这么想,是因为自己死后,妻子要经历无尽的悲伤和痛楚,他不想妻子那么难过。
以情为开篇,革命志士心中的那一抹柔情瞬间跃然纸上。接着林觉民写了与妻子结婚以来的四个生活片段,这四个片段精确展现那个年代的革命志士离开家庭,投入到生死未卜的事业时真实的内心世界。
其中第二个片段回忆两人婚后甜蜜的时光,“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汝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
情与景完美交融,印刻着夫妻二人那段刻骨铭心的新婚岁月。生与死、幸福与伤逝仿佛在那一刻都连接在一起。尤其是对于书信所写对象陈意映,往昔念念在兹,却再也触不到摸不见。
接下来的两个生活片段,展现的是革命志士的隐忍。因为投身革命事业,是刀头舔血的生活,如果让家人知道了,全家都有被累及的可能。
更何况,林觉民也不忍心让妻子和家人担惊受怕。之所以最后写这些绝笔信,也是想给家人有个交代。
最后林觉民还写到最为精华的部分,就是他以前不相信世界上有鬼,现在却多么希望有,那样他和妻子就可以进行异度空间的心电交流。
这段点睛之笔将全篇情感推到高潮,与苏东坡的“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有异曲同工之妙。父母妻儿皆心伤
《与妻书》更为深远的情感意义,还在于那份真挚的赤子之心。国家危难之际,虽然心存无奈负一人,但是林觉民别无选择,因为没有国家和人民的幸福,就没有个人的真正幸福,纵使苟且,也不会快乐。
林觉民在最后的慷慨陈词中,说道“大清杀我的命,我诛大清的心。”正是在以他为代表的革命志士慷慨前行下,中华民族才有希望,才会最终取得民族独立,国家富强,才会在世界范围内重新展现风采。
陈意映得知林觉民牺牲的消息时,果然肝肠寸断,没有想活下去的希望,几次都想轻生殉情。在林觉民父母的多次下跪劝阻下,陈意映才没有轻生。
不过两人感情至深,陈意映无时不刻不想着林觉民,以至于得了抑郁症,短短两年时间,就悲伤过度去世了,《与妻书》也成为了爱情绝唱。
林觉民和陈意映的爱情故事,正应了元好问那首词“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