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黄花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收到远嫁女儿寄来的妙诗,王安石提笔回了一
TUhjnbcbe - 2024/7/3 0:25:00
贵阳治疗儿童白癜风 https://m.39.net/disease/a_9580646.html

在古代有句俗话,叫“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主要是指女子一旦出嫁为人妇,名字前面都被冠了夫姓,就像泼出去的水一样,娘家也就不得再过问了。

这句俗话虽然看似有点绝情,但是在古代很多嫁出去的女子却真的是这样,并不是他们亲情淡漠,只是在那个“车马很慢,书信很远”的年代,想要维系和娘家的关系是真的不容易。嫁得离家近的女子倒还好说,偶尔还能回娘家探探亲友;如果是嫁得远的女子,出嫁后能回娘家基本成了奢望,她们所有的思念都只能压在心底,默默在夫家任劳任怨。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这样的情况,一般都是发生在普通人家,官宦世家的女子想要回娘家探亲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其实并不是这样,这样的情况和家世其实关系不大,是当时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甚至家世好的女子更容易碰到这种情况,因为很多时候她们的婚姻都是家族之间的联姻,有时候就需要她们嫁到千里之外,这样的情况下回娘家探亲真就是一场遥不可及的梦了。

作为北宋著名文学家的王安石,在仕途生涯也曾登临相位,但哪怕是他的女儿,远嫁之后想要回娘家依旧不容易。但哪怕相隔再远,这位女儿对于王安石的挂念却从不曾断绝,于是远嫁的她便写了首妙诗回家,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无限想念。

《寄父》西风不入小窗纱,秋气应怜我忆家。极目江南千里恨,依然和泪看黄花。

这首诗写的很直白。诗中的女子端坐在窗前,飒飒西风却并没有吹入窗扉,女子心想或许是这秋风也怜惜我思念家乡。极目远眺,这里距离江南千里之遥,期间层层群山阻隔,又能望得见什么,只有绵绵愁恨在心底翻腾,重阳佳节本应该是团圆的节日,我却只能在在这里混杂着泪水看黄花。

王安石女儿这首诗虽然简单,但是细细品读,我们不难发现,她将一位远嫁女子的心绪描写得入木三分。重阳佳节,本应该是欢乐的,但是她因为远嫁不能与家人团聚,所以眼前的热闹于她而言只有凄凉,她心中的万千思念愁绪难以排遣。但她对此无能为力,只能将眼泪含在眼眶中,和夫家人一起在这重阳赏菊。其中的心酸和愁恨让人动容。

当信送到王安石手中,收到远嫁女儿寄来的妙诗,王安石读完后也是百感交集,于是便提笔回了一首,同样让人感动。

《次吴氏女子韵》孙陵西曲岸乌纱,知汝凄凉正忆家。人世岂能无聚散,亦逢佳节且吹花。

王安石这首诗其实和女儿写给他的诗是相呼应的。我矗立在孙陵西曲岸边,心里也很怅然,我知道你现在因为思念家乡而内心凄凉。但是人生在世又岂能没有聚散?我们都知道,天下没有不安的宴席。只希望在这重阳佳节,你也能开心一点,去吹花。这首诗中的“吹花”二字很多读者可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其实这个词是一个特定名词,意思是吹动花、吐花,是古代重阳节的一种游艺活动。

总体来说,王安石这首诗写得要比女儿“洒脱”,但这是真洒脱吗?我看未必。王安石比起女儿来说,人生阅历无疑是更是丰富,他知道女儿对于家的思念,也能明白她的凄凉,但是对此他也无能为力。所以他只能宽慰女儿,告诉她人生聚散无常,希望她能够想开点,能过得开心一点,在重阳佳节,不要沉溺在对于家的思念愁绪中,而是去吹花散散心。其实这恰恰是一个老父亲对于女儿最深沉的爱,有道是“父爱如山”,他希望的只是女儿不要沉溺在愁绪中,能够开心起来。

作为父女,王安石和女儿两个人其实都很厉害,写的诗都能够触动人内心关于亲情最柔软的地方,让人读之不由脑海中就泛起对于家的思念。不过相比较而言,女儿的这一首情感的表达得更为直接,也更让人动容,尤其是“依然和泪看黄花”这一句更是让人感到惊艳。而王安石的这一首,虽然也能触动人心,但是却给人以钝感,感觉情绪并没有那么饱满浓烈。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一次爹不如女儿。

不过想想男女对于感情的表达本来就有差异,其实我们也能想见,王安石对于女儿的思念一点都不会比女儿思念他少,只是作为一个父亲,他不善于表达得太过直接,只能是通过这样的“顾左右而言他”的方式娓娓道来。

对于王安石和他女儿的这两首诗,大家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1
查看完整版本: 收到远嫁女儿寄来的妙诗,王安石提笔回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