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式*花梨家具收藏中,尤其是海外市场上,经常会遇到一个熟悉的身影,那就是大名鼎鼎的嘉木堂。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恰逢欧美*花梨收藏鼎盛时期,嘉木堂架起海内外交流的桥梁,过手精品无数。眼下又逢一年一度纽约秋季大拍,让人再次感受到,嘉木堂经手皆重器。
*花梨夹头榫翘头案,长.9宽50.2高86.4厘米,断代为十七世纪,大约是明末或清初时期,其造型和结构各有特点,我们来逐一审视,分析说明。
众所周知,牙头是明式案的脸面,本例既非如意也非刀把形,刻画的图案也不是云纹。牙头下方左右锼小勾、阴刻双卷,或为象鼻纹的变体;上方拐子纹有青铜器或玉器上的感觉,具体却说不出个究竟。请熟悉古代纹饰的藏友不吝解读相告,在此先行谢过。
牙头与牙条的接缝为一条直线,表明二者左右都是一体,腿子上端开槽嵌夹牙头和牙条之后,纳入边抹下的卯眼。这是既坚实,又不浪费木料的最合理造法,与本周三文章《艾克荐藏、檀香山遗珍,纽约秋拍*花梨一案一椅(下)》斜接的方式不同,下面略作对比。
牙头与牙条的接缝呈45度,首先反映出左右牙头为两木分做,并不是一体。而腿子两边的牙条是否也是分做,则需视夹头榫背面的情况而定。如果两牙背面为平接,那么牙条是通长的整体;倘若和正面一样合掌相交,则表明牙条也是两木分做的。
上一张原加州中国古典家具博物馆旧藏的案底照片,借以展示牙条和牙头全部为分体的正反面外观。
今天的文章稍微有点跑题,从嘉木堂经手的翘头案两牙平接,延伸到一木还是分做,明天言归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