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海*山
前后三次,造访过被誉为“海南花梨第一村”南浪村。每去一次,感受都不一样。而感受最深的是最近一次,曾经村容村貌不整的黎村,如今变化巨大,有“丑小鸭变身白天鹅”的感觉。南浪村曾是东方市俄贤岭下的贫穷黎村,它的改变,说明当地在助力山区脱贫致富方面下了不少功夫。
今日的南浪村最早一次是年左右去的,那个时候,从大广坝大坝开始,进村的路虽然固化了,但属典型的乡间小路,路很狭窄,会车困难。
南浪村外到处是花梨树东方市从年开始在全市推广种花梨,而南浪村当地的花梨种植业开始小有名气,因而被称为花梨第一村。当时看到村民在村前村后种了很多花梨树,但当时村容村貌杂乱,卫生条件也差,许多人家院子都是沙地,杂物随意摆放,并没有美丽乡村的概念。
年时的村貌除此之外,村里也有村民通过开办花梨苗圃,通过育苗售苗提高收入。而该村村主任在自家的院子办了一个花梨育苗圃,大院里密密麻麻的花梨苗给人印象深刻。
此后,还参观了村民种的老*花梨,说是老*花梨,其实最大的也就30、50年的。总数大概有六、七棵吧。再老的就没有了,早被村民砍了卖钱。
第一次去时,看到那些有一定年限的*花梨树,都被钢筋水泥包裹严严实实的,尤其是位于前村(南浪村分为前村与后村,中间隔着一个小水库)年限最大的一棵,除了地下圈起两米高的水泥砖块外,上面还有一个高达1米多的铁围栏,当时看了确实觉得很吃惊。
年时的南浪村貌第二次再访南浪村,已是年,路好走了,那个时候进村的路刚修好没多久,乡道改成了标准的两车道。但南浪村里村容村貌仍无什么变化,唯一小小的改变就是在南浪村村头增加了一间买卖花梨木的工艺品店。
年时南浪(与下图的位置基本相同)年南浪村(与上图位置基本相同)年时村民的生活也不是太好,我曾经看见一户村民用午餐,桌上的菜很简朴,只有青菜、萝卜干及一小碟半肥的肉片。
年时的南浪村,外观与汉族村无异年春天,再次光临南浪村,村容村貌变化之大顿时让我有点认不出来了。村子里并没有盖什么楼房,房子也是以前的平房,但外观完全改变了。
年的南浪村南浪村在年前,看上去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汉族小村,没有丝毫的黎村特色。现在的南浪村已经变成了一个真正的黎族美丽山村,村子里到处充满着黎族特色的装饰性元素。门前屋后也已挖了排水沟,同时家家户户门前放置了绿色垃圾桶。
现在的南浪村整个村子修修饰一新,家家户户的房子,从色彩、屋檐、庭院、花草与树木、院子大门与篱笆等,都用黎族特色元素精心设计与装点过。而每户临巷的山墙上也统一都印上了黎族特有的图腾标志。
年的南浪村而且一些村民的庭院基本上已经固化,或者用鹅卵石或砖石铺庭院小径,并且栽种有山里的热带庭院美化的花草或特色植物,别具黎族小院的园林特色。
年的南浪村(村巷对比下图)年的南浪村(村巷对比上图)与以前那种村容不整的现象差别巨大,犹如“丑小鸭变小天鹅”。上了年限的老花梨的铁栅防护栏或防报设施都已被清除。村里主巷,也开了几家小卖部与*花梨工艺品店,许多村民家里都有了小汽车、大卡车等。说明村民的生活比以前改善了很多。
现在村里办起了旅馆、花梨工艺品店等部分村民学习花梨雕刻手艺这些年来,南浪村村民开始富了起来,一是村民学习花梨木的工艺品雕刻手艺、或参与花梨木工艺品店经营,同时销售花梨木种苗等;二是参与俄贤岭湖湾的游艇经营;三是俄贤岭旅游风景区正在大搞开发,部分村民去工地干活,或者参与部分工程项目的承包;四是对外交通解决后,农产品销售渠道也比以前更畅通了。最后则是游客增多,村里的旅游民宿及零售业开始有了一些收入。若是俄贤岭旅游风景区完工开业后,南浪村必“近水楼台先得月”,估计村民的旅游收入还将再上一个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