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黄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那个镇压黄花岗起义的刽子手后来怎么样 [复制链接]

1#
那些偏方能治白癜风 http://m.39.net/pf/a_4699279.html

晚清末年,随着清*府作为“洋人朝廷”的反动面目日益暴露,武装推翻清朝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共识。“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曾说八国联*侵华之后,越来越多的人对他革命*的身份表示尊敬,一反当年骂他“反贼”时的痛恨。但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还有不少反动派为了高官厚禄,卖力地为清*府续命。这种人,前有曾国藩,后有李准。

年,华兴会、兴中会、光复会等组织合作成立中国立同盟会,推举孙中山为总理。团结起来的革命力量,迫切需要大规模起义以振声威。年4月27日下午5时30分,同盟会成立后的的第十次武装起义——“广州起义”爆发。*兴率敢死队员直扑两广总督署,总督张鸣岐逃走。然而,起义*在东辕门外与水师提督李准派来镇压的大队人马相接,寡不敌众,不幸失败。冲锋在前的总指挥*兴被打断两根手指,险些丧命,幸得女豪杰徐宗汉(后成为*兴的妻子)及时救助,才得生还。

*兴

起义失败后,义士潘达微冒险将牺牲的部分革命*人的尸体收集了七十二具,尸首缝好,安葬在广州红花岗,并改名为*花岗(有“菊残傲霜”之意),这就是重名的“*花岗七十二烈士”,这次起义也因此被称为*花岗起义。

*花岗七十二烈士墓

镇压这次广州起义,屠杀“*花岗七十二烈士”的刽子手就是——时任水师提督的李准。李准是四川省邻水县人,17岁随任南海县令的父亲到达广东,两次科举失败后进*府当了临时工(“提调”),年被两广总督岑春煊赏识,转入武职,先后任广东巡防营统领、广东水师提督等职。

李准

由于孙中山是广东人,所以他领导的兴中会及同盟会偏爱在广东发动武装起义。于是,这个李准就成了革命*的大敌。革命*人在年发动的广州起义,年潮州*冈起义和广西钦廉起义、年广州新*起义、年广州三二九起义,先后被李准率部镇压。为了除掉这个多次在广东镇压革命*起义的大敌,革命*人发动了多次刺杀李准的行动。广州起义烈士陵园中“四烈士墓”的四位同盟会墓主中,有两位都是刺杀李准身亡,另外一位温生才则是刺杀李准不成,误杀孚琦而牺牲的。

话说,这被“误杀”的广州将*孚琦,官职比李准高、又是慈禧太后宠臣荣禄的侄子,然而革命*人的目标还是持续不断地放在李准身上,可见李准行动的地位之高,甚至死后这几个与刺杀李准有关的人物被一起合葬表彰,可见这李准这个人对革命危害严重,是个很厉害的角色!

荣禄与慈禧

革命*人的多次刺杀,使李准先后两次受重伤。然而他却大难不死,又成为屠杀“*花岗七十二烈士”的元凶。既然如此,那么辛亥革命成功后革命*人有没有受到报复,为死去的“*花岗七十二烈士”报仇?回答是:没有!不仅如此,他还受到了革命*人的表彰!这又是为什么呢?

第一,李准见风使舵,投奔革命立了功。

在革命*人起义风起云涌的情况下,李准见革命势力日益强大,为自己多次镇压革命*起义的行为感到害怕,又屡遭两广总督张鸣岐猜忌。于是,见风使舵的李准决定投奔革命阵营,在年宣布反正起义。李准反正后,还派人说服在惠州负隅顽抗的清廷陆路提督秦炳直开城投降。李准的这些行为加速了广州的光复进程,使广东全省得以兵不血刃而宣告独立,得到了民国广东都督胡汉民的高度评价。革命*人胡汉民在《胡汉民宣布李准反正实情始末书》的文告中指出:粤东省城九月(指旧历)反正,以李直绳君之功为最。”

见风使舵

第二,李准投靠袁世凯,并逐渐远离了*治。

辛亥革命之后,李准自知自己在广州积怨甚甚深,害怕旧怨难解,于是转而投奔了袁世凯。年,李准奉袁世凯电召到北京任高等*事顾问,封直威将*。此后,李准着力为袁世凯卖命,出任年任混成模范团副官(模范团是袁世凯为称帝,给儿子特意打造的一支亲兵)。之后,李准见袁世凯倒行逆施,江河日下,于年借赴粤和解各独立*矛盾的机会,离开袁世凯前去香港,次年定居天津,练习书法,脱离*事,二十年后去世。

袁世凯

第三,李准为国家立过功,为革命*放过水。

就任广东水师提督期间,鉴于英国侵略者多次窜入南海非法测量,年,李准率舰巡视西沙,立碑“广东水师提督李准巡阅至此”于永兴岛;同年,李准巡视东沙,发现倭寇私自侵入东沙岛掠夺资源,向领事抗议,使其退出东沙岛;年,李准率舰往西沙查勘,探明并命名岛屿15座(西沙有一个李准滩),宣告其为中国领土,并奏请朝廷开发。李准的几次视察岛屿的报告书及《广东水师国防要塞图说》,早在20世纪30年代,日本、法国侵占西沙时,就成为时人维权的依据。李准的这些做法维护了中国领土完整,并为今天的争端解决提供了证据。

李准座舰“伏波”号

此外,*花岗起义中,李准网开一面,放跑了两百多个起义者。《四川省文史资料辑》刊登的熊克武和但懋辛的回忆录,他两个都是四川人,是*花岗起义的敢死队长,他们在回忆录里都说李准救了他们的命(口述)。“为人留一线,以后好见面”,李准给自己留的后路,诱发了孙中山对他的幻想。*花岗起义失败后,孙中山就命胡汉民写信约李准反正,并承诺“当于全体*人,共同拥戴*门为创造大汉民国之首领”。这时武昌起义爆发,李准反正立功。所以,革命*人不再与他计较,领袖*兴致电李准:“粤省光复,公树伟功,从前公仇,一概消释。”

辛亥革命后的粤省都督胡汉民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这个镇压“*花岗起义”的刽子手在辛亥革命后才逃脱了一劫!事实上,革命成功后放弃对刽子手的复仇行为为数不少,部分革命*人对于这种行为非常不满,鲁迅曾写文《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声称应该“痛打落水狗”!他说:“秋瑾女士,就是死于告密的,革命后暂时称为‘女侠’,现在是不大听见有人提起了。革命一起,她的故乡就到了一个都督,——等于现在之所谓督*,——也是她的同志:王金发。他捉住了杀害她的谋主,调集了告密的案卷,要为她报仇。然而终于将那谋主释放了,据说是因为已经成了民国,大家不应该再修旧怨罢。但等到二次革命失败后,王金发却被袁世凯的走狗枪决了,与有力的是他所释放的杀过秋瑾的谋主。”

秋瑾

鲁迅还说:“革命终于起来了,一群臭架子的绅士们,便立刻皇皇然若丧家之狗,将小辫子盘在头顶上。革命*也一派新气,——绅士们先前所深恶痛绝的新气,“文明”得可以;说是“咸与维新”了,我们是不打落水狗的,听凭它们爬上来罢。于是它们爬上来了,伏到民国二年下半年,二次革命的时候,就突出来帮着袁世凯咬死了许多革命人,中国又一天一天沉入黑暗里,一直到现在,遗老不必说,连遗少也还是那么多。这就因为先烈的好心,对于*蜮的慈悲,使它们繁殖起来,而此后的明白青年,为反抗黑暗计,也就要花费更多更多的气力和生命。”

鲁迅

不过庆幸的是,这个李准后来变好了,虽然暂时附和袁世凯,终于隐退*坛,没再做过危害革命的事。不过,不知他会不会为被他镇压“*花岗七十二烈士”的行为而愧怍,会不会为被他在历次起义中镇压的革命志士而忏悔?

革命烈士被捕像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