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黄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司徒美堂对祖国的赤子之情始终如一 [复制链接]

1#

他幼年丧父,依赖寡母抚养。只读了4年的私塾就辍学到新会县城的一家小作坊当了学徒,这时他才10岁。为了寻求一条活路年,14岁的司徒美堂,靠母亲借贷来的50多元*船费,到美国去闯“旧金山”!

司徒美堂

19世纪的80年代,在中国,民族危机日益深重,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日益加深;在美国,一股排华的逆流正在形成,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排华法案。在祖国和在异邦发生的这一切不能不对司徒美堂产生影响。初到美国,在旧金山码头登岸时他就被流氓用马粪扔了一身并遭到谩骂侮辱,此事使司徒美堂终身不忘。

初起他在中国“杂碎”馆“会仙楼”当厨工,每天工作时间长达16小时,月薪只有12元。在那个排华的时代,华侨经常遭到美国暴徒的袭扰。到中国人开的饭馆吃“霸王饭”,稍有不顺就动手打人、砸抢店堂,是这帮暴徒流氓常干的勾当。

司徒美堂为人侠义,路见不平,好拔刀相助,自幼习武身手不凡。20岁那年,正碰上一个美国流氓寻衅滋事,司徒美堂盛怒之下把这家伙打死了。为这事他吃了官司,并被判了死刑,经友人大力营救,才幸免于死,出狱后他失了业。

为糊口,他当过管家,代人看孩子。年到美国*舰上当厨师,随舰到过南北美洲、欧洲。这段经历使他增长了见闻,开阔了视野。后来他到波士顿当了沿街叫卖的小贩。排华、种族歧视,使司徙美堂对美国的“文明”十分反感。

晚年时他说过这样的话:“我虽然在美国住了60多年,可是并不怎样爱美国”。他说,自己是一个地道的中国人,只爱恋中国。司徒美堂的这番话看来确是肺腑之言司徒美堂身居他乡,但爱恋中国,无时无刻不关心危机日益深重的祖国的命运。

司徒美堂

他在阅读了《扬州十日》等书后,更是痛恨腐朽的清朝。17岁那年,他毅然加入洪门“致公堂”,在华侨社会中进行反清复明的活动。司徒美堂一生的经历和洪门是连接着的。年,他在致公堂内组织了“安良工商会”,简称“安良堂”,以“锄强扶弱,除暴安良”为号召,并逐渐壮大势力。年,组织了“安良总堂”。他先后担任安良堂的总理达40余年之久。

因为司徒美堂排行第五,所以洪门人士都尊称他为“五叔”。安良堂在美国华侨中有相当的群众基础,它在司徒美堂等的领导下,在举办华侨互助互济事业、支持辛亥革命、抗日战争等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

而司徒美堂自己也在积极参与安良堂的活动中,从一名厨工逐渐成长为爱国华侨领袖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蓬勃兴起。这场革命得到海外华侨有力的支持。辛交革命后,孙中山曾这样说:“此次推翻帝制,各埠华侨既捐巨资,以为*费,而回国效命决死,以为**模范者,复踵相接,其坚忍勇往之忱,诚不可多得者也。

司徒美堂是海外华侨中对孙中山的革命事业的最积极支持者之一年,孙中山到美国组织宣传革命,洪门致公堂热烈欢迎他的到来。司徒美堂在波士顿见到了孙中山,并且担任了孙中山的警卫兼厨师,二人相处了近五个月。孙中山向华侨宣传革命,要求洪门兄弟在“推翻清朝,建立民国”的大目标下团结起来,整顿组织,使洪门组织带上反清的革命色彩。

他日间随孙中山去各处活动,随时聆听孙中山的教诲,夜晚则伏案苦读,提高自己。与孙中山短短几个月的朝夕相处,耳聆面命,对他的思想发展的影响是很大的,他初步认识到要在中国进行革命的道理,表示要从财力、人力上支持革命运动。

年11月,孙中山再次到纽约,就住在司徒美堂家里。*花岗起义时,国内同盟会电告孙中山,急器一笔巨款。司徙美堂得知后,就与洪门兄弟商议,打算发动认捐,集腋裘,陆续汇回。但在短期内无法筹足,司徒美堂就建议:将加拿大多伦多、温哥华、维多利亚三处的四所致公堂大楼典押出去。这个意见为大家采纳,典押款很快就汇回国内去了。

年,武昌起义的消息传到国外,孙中山急于回国,但他囊空如洗,也是由司徒美堂等提供旅费后才得以回国。孙中山回国后,司徒美堂发动致公堂的成员先后通电多封,拥护孙中山当总统。

临时大总统孙中山

孙中山对司徒美堂的组织能力早就十分赞赏,加上他积极支持革命,因此孙中山曾电邀他回国任总统府监印官,但他以“洪门宗旨,功成身退”为由,婉谢了重任。他留在海外,继续支持革命,曾发动华侨社团捐助了万美元作为*府费用。辛亥革命胜利的果实不久为袁世凯窃取,这使司徒美堂感到十分的失望。

年,他回了一次国。辛交革命过了9年,但中国仍然是满目疮痍、*阀混战,民不聊生。对这位远道归来的“金山伯”,*阀也以“检查”为名,翻箱倒柜,形同抢劫。这一切使司徒美堂愤懣不已。但是,司徒美堂对祖国的赤子之情则始终如一,祖国的存亡无时无刻不萦怀在他心头。

年,孙中山改组国民*,国共合作,进行北伐。司美堂立即发动华侨捐款支持财*困难的广州革命*府并以美国致公堂名义,发出了拥护国共合作的通电。

年4月,图民*反动派发动反革命*变,远在美洲的司徒美堂通电痛斥他们的反革命行径。爱国,这是司徒美堂先生长长的生命乐章中的主魉,那怕是在充满艰难险阻的恶劣条件下,他也坚持走爱国的道路。他“一生所走的道路反映着国外爱国华侨自鸡片战争以来所走过的道路”!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