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己及人,为天下念
——致林觉民先生的一封信
敬爱的林觉民先生:
您好!
我有幸读到您的《与妻书》,其文其情其志感人肺腑,至今仍难忘怀。
首段您言“吾作此书,泪珠与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世上谁人不怕死,谁人又愿意忍痛抛下爱人去赴死?不过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从无天生的英雄,所谓英雄原本和我们一样,都曾是有情有义的血肉之躯,他们也曾拥有他们的美好人生——直至国难来临。
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浪潮,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眼见生灵涂炭、民族危亡,您毅然投身于革命浪潮之中,为这饱经沧桑的土地注入新的生机。*花岗起义虽未成功,革命之声威却愈加浩大,它震醒无数麻木的人民,唤起无数同胞救国之志。同一年,辛亥革命爆发,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共和*体建立,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
家国、家国,小家是大国的缩影,大国是无数的小家。您深爱着您的妻子陈意如,推己及人,为天下念,甘愿牺牲一己之身为天下人博得一个幸福安宁的明天。
覆巢之下无完卵。当中国处于危急存亡之际,个人的命运也如浮萍飘零。天灾、盗贼、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种种压迫使得人性命都难得保全,更遑论温饱与生活。信中,您回忆起新婚时与妻子携手互诉衷肠。寻常人家生活,值此之际,竟也如镜花水月般再不可得了。当日之中国,天灾人祸并行。偌大一个中国,何处有容身之所?这是凝聚着血气与苦难的黑暗年代,却有人不顾自身安危,选择守护天下人。
请您看一眼这日新月异的世界吧!今日的中国已非昨日,中国已成为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已进入全面小康……您言,愿为天下人谋永福,在百余年后的今天,这一切都在稳步实现着。同一片土地上,中华民族的儿女们自信骄傲地享受着生活。这是蓬勃发展与您印象中截然不同的中国,却还是那个您心心念念甘愿守护的中国。您看到了吗?
现今,国际形势总体趋于和平,然而中国同一些对中国不友好的国家时有摩擦。我愿追寻您的遗志,奉一己之身,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发展出一份力。身为一名高分子材料专业的学生,我愿投身学术,潜心钻研,找准自己的方向然后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即便没有太大成果,也为后来人规避一条错误的道路,或者提供更近一步的梯子,帮助他们走得更远、更远。
长江后浪推前浪,但我愿为前浪中的一点浪花,勇敢地冲上海岸,将沙滩润湿后又悄然退场,等着一朵一朵的浪花流经我所止的地方,流至我未曾看到的崭新美好世界。
此致
敬礼!
北京化工大学材料学院郝茗
年1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