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黄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企业出海必修这场直播课助你避坑跨境知 [复制链接]

1#

近年来,跨境电商企业频频遭遇知识产权诉讼,

跨境电商中大部分卖家是自然人和中小企业,由于大量卖家普遍追求高订单量,而缺乏必要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从而面临产品下架、账号封禁、账户资金被执行、被迫关店等风险。

为帮助企业及时规避风险,解决“知产难题”。6月21日,前行·黄花数字贸易港开展了“企业出海必修!避坑跨境知产陷阱”前行科创直播课,余人参与了此次课程学习。

本次课程由美欧跨境长沙分公司副总经理谭丽莹担任讲师,从侵权类型、规避侵权方法等方面为大家带来海外“知产”相关讲解。以下是我们整理的课程分享要点,希望能帮助大家提前规避风险,做好“知产”防护。

跨境电商知识产权侵权类型

1.商标侵权,在商标侵权方面,最常见的是listing跟卖,出售其他卖家的listing,以及在listing产品的描述和图片展示、外包装物上露出他人的商标。

2.专利侵权,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以生产经营为目的,实施其专利或假冒他人专利的侵权行为。

3.侵犯版权,版权侵权主要包括有版权的图片和图案,其他人设计和制作版权备案模板,其他人的产品描述文案等,鉴于这种情况,提醒销售者在发布产品时要识别图片和图案的版权问题,同时,在发布产品时,必须避免直接复制他人的产品说明。

4.图片侵权,无论商品照片是由供应商提供的,还是在其他电子商务平台上找到的,只要它不是自己拍摄,就有可能触及照片侵权的问题。

如何预防知识产权侵权

1.找正规渠道,避免从不能提供相关文件的批发商手里进货,相关文件一般包括真正品牌商的授权委托书等。

2.充分了解供货方资质,并了解供货方是否有权生产、销售该产品,保证货源合法正规。此外,在交易时要符合规范的手续,并妥善保管交易凭证,例如采购合同、发票、供货方出具的进货单等,一旦发生知识产权侵权纠纷,这些凭证都将成为有力证据。

3.沟通清楚货源细节,产品是自主研发,还是在他人产品的基础进行了改良、刻意模仿。卖家应确定自己是否是独家的销售商,如果大家的产品来源是一样,所售卖的产品都是一样的,就不存在侵犯知识产权的问题。

4.对产品标题、描述、详情、关键词等定期检索。

运营过程中被投诉侵权的处理办法

1.核实自己的侵权类型。

2.找专业律所和知识产权机构评估投诉方的权利稳定性和是否存在漏洞,对方的诉求是否合理,及时制定应对方案。

3.不管是否侵权都要做好资料方面的准备,包括采购合同、发票等,提供合法来源证据,如果真的涉及侵权,可以减少赔偿的金额。

知识产权流氓现象以及手段

流氓现象是指,用“钓鱼执法”的方式狠狠地“敲诈”中国卖家。某些律所借侵权,对中国卖家进行起诉,导致卖家账号被冻结,金额被扣,损失惨重。

代表律所:Keith、SMG、Epstein、GBC

手段

1.陷阱购买,从最初的对话截图证据和产品网页截图证据,发展到了实物购买保存证据;

2.批量取证,不分不同的平台和国家,批量起诉模式越来越成熟;

3.掌握卖家心理,利用中国卖家对知识产权侵权的严重认识不足,高压逼迫同意和解条件。

如何应对知识产权的流氓手段

1.收到这类律师函不要慌,一定要找专业的专利事务所或者律师事务所进行分析,律所很多是钓鱼执法、碰瓷维权,所以只有不是百分百侵权的可以积极应诉。

2.提供对方自己的地址和公司名称,让他们快递司法文件来争取时间,整个过程要拒绝承认违法行为。

3.积极联络相似被告方一起联合应对,有些案件涉及面比较广的可以求助政府,商务部门和知识产权部门都有一些免费的海外维权咨询。

4.如果是实打实侵权和解,金额少自己谈,金额大交给律师谈,一定可以争取少一点费用,对方主要目的就是求财。

课程最后谭丽莹强调,很多卖家普遍追求高订单量,而缺乏必要的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律保护意识,从而面临侵权风险,企业需要提升对侵权行为的认知,做到“企业出海,知产先行”,才能规避知产陷阱。

目前,在以中小企业为主的跨境电商卖家群体中,存在由于对知识产权不了解、不重视,以及管理不规范等问题,造成各类知识产权侵权事件层出不穷,本次直播课旨在帮助企业了解知识产权相关内容,避免在做跨境电商时走进“知产”盲区。未来,前行·黄花数字贸易港将会继续开展更多精彩的企业服务活动,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发展需求,链接资源,为企业高效发展赋能。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