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2
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包敦远县委报道组蓝正伟求张锋
近日,记者接到一封特殊的来信,信中描述了来信者在环保行业中呕心沥血20年创新创业的故事。由于他身患癌症,剩下的时间已经不多,他希望在有生之年,能把自己一生的科研成果传授给可以托付的人。
他是当年“下海潮”中的逐浪者,今年已经67岁的朱秀刚,仍不忘初心,在固废利用的科研事业上,不断推陈出新、与时俱进,开发出近百种环保产品,至今仍有多项发明专利没有转化为生产力。
朱秀刚在介绍研发产品曾用过的各种机器。记者包敦远摄
朱秀刚曾是衢州龙游的一名机关干部,年“带薪下海”,创办了一家金属拉丝厂。“当时只是响应国家号召,对做什么行业并没有太多的思考。”朱秀刚说,接触到一些纸餐具加工企业的客户后,才发现纸餐具生产能耗很高,更大的问题是它有二次污染,对环境十分不利。
那时候,他开始琢磨一个问题,纸板的原料主要来自于植物纤维,那么植物纤维为什么不能替代塑料产品和纸制品呢?从那时起,朱秀刚的心里萌生了研发环保产品的概念。不久后,他便启动了植物纤维改性的研发项目。
朱秀刚介绍,他大专学的是经济管理专业,对正在研发的项目几乎一窍不通,开始只是做一些简单的环保概念产品研发。“随着研究的深入,发展方向也越来越清晰,哪些产品能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就研发哪些产品。
“当时我国多地出现一枝黄花、水葫芦等外来入侵植物,而且治理困难重重。”朱秀刚说,他那时候只想做一种植物塑料,就利用这些外来入侵植物做原料,不仅能大量处理掉这些植物,而且不会出现二次污染。
经过一次又一次的试验,终于在年研发成功,这种植物塑料的制作方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证书。而且在首届国际生物入侵防控大会上,朱秀刚介绍的“毒草”原料替代塑料的产品,让国内外专家为之惊叹。
朱秀刚的发明专利证书。
年前后,社会对雾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