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近代中国历史上,黄兴与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并称于世,被尊为革命党两大伟人黄兴自投身革命之日起,经常受命于危急艰难之际搏战于枪林弹雨之中,为推翻帝制,创建民国,捍卫民主共和制度作出过巨大的努力建立了不朽的功勋。黄兴去世时,章太炎在挽联中赞誉:“无公则无民国,有史必有斯人!”
民国元戎黄兴蓄志革命
黄兴字克强,原名轸,字虛午。一八七四年十月二十五日出生在湖南善化县东乡凉塘的一个乡绅家庭。他八岁入私塾,十九岁进长沙南书院,二十ニ岁第二次参加县试获中。八九八年他二十四岁时,以优异的成绩被保送到武昌两湖书院深造。黄兴进两湖书院正值戊成变法之年,新学方兴。他接触到一些西学书刊,接受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対国家和民族的危亡深为关心。戊成变法和唐才常的自立军起事相继失败,使黄兴受到强烈震动。改良一断头,这一严酷的现实,深深地印在这个持重寡言的青年学生心中。
▲《游学译编》
他怀疑改良保皇的道路,开始倾向反清革命。黄兴被选派赴日本留学,入东京弘文学院速成师范科他推崇实干,不尚空谈,很快成为留日学生中的活跃分子。平时极留意于军事技能的学习,课余常常参加各种军事训练,努力学习射击,练就一手好枪法。同时,他与杨笃生等创办《游学译编》杂志,介绍西方的社会、政治学说和各国历史,宣传民主革命和民族独立。一九三年四月,沙俄违反协议,拒不从中国东北撤兵。这件事在留日学生中引起了强烈反响。消息传来,黄兴与留日学生五百余人集会声讨沙俄侵华罪行,组成拒俄义勇队,以后又改组为军国民教育会。这年夏天,他由东京回国后回家乡湖南进行革命活动,便坚定地走上了武装反清的道路。
一九零三年十一月四日,在湖南长沙西区保甲局巷的一所住宅里,二十多位客人团团围坐在两桌酒席旁,热热闹闹地举行祝寿宴会。寿主黄兴坐在中间,他那年刚好三十初度。这次聚会,是黄兴和他的战友们以借祝寿为名的秘密会议,会上讨论决定组织草命团体为华兴会,大家商讨后一致推选黄兴为华兴会会长。为了避免政府对华兴会的注意,多以对外用办矿的名义,故取名为华兴公司。根据黄兴的建议和讨论,华兴会确定了方针和策略,设想由湖南发难,然后谋求各省响应,以达到“直捣幽燕”的目的,并决定以联络会党为要务,立刻策动武装反清。各方面的准备工作趋于成熟,定于十一月十六日慈禧太后七十寿辰的“万寿节”举事。起义的日子一天天临近了。
由于会党首领频繁活动,风声泄漏,这次起义未经发动,即遭失败。十月ニ十四日早晨,黄兴坐轿刚出家门,就碰上前来捉拿他的差役。差役劈头便问:“你是黄轸么?”黄兴见势不对,机智地随口答道:“我是来会黄轸的,他家里人说他到明德学堂去了,所以我是要到那边去找他的”差役们因为并不认识黄兴,所以听了这话,也便随着黄兴跟到明德学堂。黄兴下轿后,佯称进去喊黄某出来叫差役们在门口稍等片刻。一进学堂,他即从侧门溜出,躲到一个朋友家里。差役们左等右盼,不见人影,方知受骗,但已追悔莫及了。之后,黄兴又转移到长沙一教会里躲了一个月。
▲黄兴画像
等待风声没有那么大的时候,他装扮成海关人员,搭借轮船逃离了长沙,再由汉口逃离到上海。临别的时候,朋友们与他约定安抵后,立即打回电报,以释亲友悬念。华兴会领导的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了但黄兴并不气馁。一九零五年,经由日本好友的介绍,黄兴在东京结识了孙中山,两个人一见如故,相谈甚欢。他对孙中山提出的联合各派力量,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的主张思想,深表赞同。同年八月份,中国同盟会便成立了,孙中山担任同盟会总理,黄兴担任同盟会执行部庶务。他以同盟会第二领的身份去协助孙中山发动和领导南方各省的武装斗争。
商量密谋举事
同盟会成立后,黄兴把主要精力放在组织和准备武装起义上,履险聞危,身先士卒,作了大量的具体工作。在以后元年中,他先后参与和指挥了多次革命党人的起义,有一九零七年九月的州、防城起义,十二月的镇南关起义;一九零八年三月的、廉、上思起义,四月的云南河口起义。在钦、廉起义中,黄兴率领二百人的队伍,历经数十战,为时月余,最后因弹尽绝,不得不退至河内。这次起义,使清廷大受震动,黄兴即黄克强的威名,由此远扬四方。粵、桂、滇边境数次起义失败后,九ー年十ー月,同盟会领导人在南洋槟榔屿举行会议。
▲孙中山画像
孙中山、黄兴、赵声等分析了以前各次起义的失败原因,总结了力量分散、组织松、准备不足等教训,决定集中人力财力,再发动一次规模较大的武装起义,地点定在广州,具体领导的重任落到黄兴身上。会后,黄兴赴南洋一帯募捐经费。一九ー年一月,黄兴在香港成立了他的统等部,主要负责起义具体的准备工作。四月八日的时候,黄兴在香港主持统筹部的发难会议,制定了十路进兵计划。二十三日,他向南洋的同志发出绝笔书:本日,本日驰赴阵地,身先士卒,努力杀贼。中书此当以绝笔。国命随即离开香港潜入广州,当晚在两户总督衙门附近的小东营五号设立了总指部。管这山中这时,广州官府已隐约闻知革命党人要起义的消息。
四月二十五日,黄兴获悉些巡防兵已调回广州,城内制高点越秀山被控制。不久,已经联络好响应起义的新军二标士兵的枪械,也被当局提前收缴在这钩发之际,有人主张缓期发动。黄兴认为,此次起义,全党全力以赴,志士们从世界各地不远千里而来到这里,现在意味着只要是推迟起义的行动,都有可能会意味着所有的努力付之东流。再则,军火弹药也已经运到,万一因为缓期而不能起义,必然会被资金的主要资助者海外侨胞们当作是欺骗行为,这会对革命事业产生严重影响。他考虑再三,最后表示:自己早已下定必死决心,愿纠合数十同志去拚杀清廷的封疆大吏,以谢国人。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损失,黄兴命令同志迅速分散撤退。第三天,兴又得情报说新调来的巡防营军官中大多同情革命,愿意响应起义。这情况使黄兴决定仍按原计划发动。由于计划一再变化,人员撤离了一部分,军火也有一些没有运到,原定的十路进攻只得改为四路。从以后的实际情况看,行动的只有黄兴率领的一路。四月二十七日,广州起义爆发了。在下午四点多钟的时候,黄兴在总指挥部召集大家集合起义。每个起义者发给枪支炸弹和一块银元,臂缠白巾,脚登黑胶鞋,精神抖地整待发。这时,谭人从香港赶到,向黄兴报告了香港方面的入马弹药不能及时抵达的情况,建议推迟一天起义。
▲黄兴雕像
黄兴听后顿足,非常着急地“老先生,你不要乱我军心了。”已年过半百的谭人凤二话没说,立即要求加入队伍。五时半,黄兴带领一百三十人直扑两广总督衙门。刚走出东门,起义队伍就与清军遭遇。林文上前劝降,被迎面飞来的枪弹击中,不幸牺性。黄兴的右手中指和食指第一节被枪弹打断但他忍痛用手指第节扣枪机射击。敌我双方展开了激战。黄兴见优势的清军渐渐围了上来,便分为三路突属,自一队冲出南大门,一边跑一边战斗。他用肩头撞开了大街旁一家已经歇业的小店,从小店内伸出两支枪,左右两边打,当场击毙了清兵七八人。
等到夜低垂,清兵退却,枪声沉寂时,他用凉水冲洗了伤口,稍事包扎,化了装,乘艇奔向暗设在珠江南岸的秘密机关。人第二天,黄兴碰到了赶来参加起义的领导人赵声,两人抱头痛哭。黄兴打算裹手渡河,单枪匹马去拚杀,被赵声等拉住。四月二十九日,黄兴由一位同志护送潜回香港就医。孙中山听到黄兴安全抵港后,欣然表示:“天下事尚可为也!”广州起义延续到第二天,终于失败了。后收殓殉难者的尸体七十二具,合葬在城东黄花岗,因此这次起义称为“黄花岗起义。民国成立后,黄兴为烈士们写了挽联:“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
搏战汉阳壮志未酬
ー九ー一年十月,正在香港的黄兴作七律一首,寄赠谭人风,主张在长江沿岸,特别是武汉搞武装起义,三月十日武昌起义后,他接到宋教仁促他北上的电,心情分激动立即启程去上海。十月ニ十五日就从上海动赴武昌前线,他换装混在开往武昌战地的红十字救伤队中,躲过了沿江各口清军的严密查于ニ十八安抵武昌。湖北军政府都督黎元洪得知在人民中享有盛望的黄兴到来,即派人举着写上“黄兴到”的大旗,骑马在武昌城内和汉占领区跑了一,人心由此大定。黄兴一到,不顾个人安危,毅然挑起了指挥全军的重。听说汉口战事紧急,立即赴汉口督战。各军听说黄兴亲来前线,土气大振。
▲宋教仁
这时,革命军和清军已相持十余日。黄兴重新做了部署,发动反攻,夺回了几处阵地。清军见汉口久攻未下,竟纵火焚烧市街,以致全城大火,革命军无法立足,他们便不得不退撤到武昌地区。回到武昌黄兴便召开了军事会议,分析了战事失利的原因,商量决定先撤出汉口,固守汉阳,待湖南军开到,再行反攻。会间,黄兴被举为中华民国军政府战时总司令。十ー月三日晚,黄兴率领几名重要人员进驻前线,把他们的司令部设在了汉阳昭忠祠里。随后由发动士兵利用汉阳兵工厂的铁板、木材,日夜构筑工事,坚守汉阳。
十一月中旬,湖南援军陆续抵达,黄兴组织力量准备反攻汉口。十六日,分兵三路进攻汉口,当晚他率司令部人员渡过琴断口浮桥,亲临前线指挥。由于清军仍占优势,黄兴统率的各路军又缺乏训练,军纪松懈,进退不一,最后只得退回汉阳黄兴率领残军固守汉阳,他冒着枪林弹雨,亲自在火线上战。军炮弹落在他身边,随从强曳硬拉,方オ躲避一下。他曾托人带信催儿子黄一欧赴前线效命。当他获悉儿子参加江浙联军会攻南京,无法抽身时,就又写信勉励。此信只写了ナ几个刚劲有力的大字:同当的努力杀威。在清军优势兵力猛攻下,二十七日汉阳终于失陷。
▲黄一欧画像
黄兴不得已乘船退回武昌。他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以身作则,英勇杀歌。相持二十四天的汉阳保卫战虽然失利,但在当时的影响很大,不仅保卫了湖北军政府,并且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促进了全国革命形势的急剧发展,最终迎来了清朝的覆亡和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诞生。因致力讨袁一九零二年元旦,黄兴在南京出席了孙中山临时大总统的就职典礼。他被举为陆军总长兼参谋总长,肩负起指挥整个军务的重任。四月一日,南京临时政府结束后,黄兴仍被任命为南京留守府留守,继续主持南方的军务。在帝国主义怂恿下的袁世凯,以种种手段迫使革命党人让步,加紧搞专制独裁。
黄兴未能及时识破袁世凯的阴谋,反而存有一定幻想。他认为,民国建立,多年奋斗的夙愿已经实现,只要袁世凯赞助共和,就可以支持袁世凯当大总统。因此,他一面为南北调和奔波呼吁,同时极力主张政党内图,希图以此来制止袁世凯的专制倾向。在袁世凯的压力下,黄兴将南方军队裁减一部分,为了“破除猜疑”,又于六月正式辞去了南京留守职务。十月,黄兴由上海乘船回湖南,途中望着滔滔江水,感慨万端:九年知四十非,大风歌好不如归。惊人事业随流水,爱我园林想落晖。就在黄兴以为功成身退之时,一九一三年三月二十日,隶世凯派人刺杀了国民党的主要领袖宋教仁。
▲袁世凯画像
“宋案”发生,使黄兴对袁世凯的幻想破灭,考虑到敌我力量对比悬殊和其它具体条件,他仍主张法律解决。六月间,世凯借口赣皖三省国民党都督曾通电反对善后大借款,因为不服从中央指挥,下令免去了他的职务,便接着派兵南下,发动了荡平南方革命力量的内战。革命党人被迫仓促应战。七月十ニ日,原江西都督李烈钩起兵讨袁,“二次革命”爆发。十四日,黄兴到了南京,召集军事会议,在他们商量决定出兵计划的第二天,他就被选举为江苏讨袁军总司令,通电师,电文中说自己“深悔待时留决之非,幸有急起直追之会,当即晢师北伐”。形势对革命党人及其不利,对此黄兴十分清楚。
为了捍卫民主共和制度,他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决心“伸同胞之义愤,去全国之公”。讨袁战事一开始,南京方面的部分军队就被袁世凯收买,发生内变。扼守临淮关的第八师返宁防守后,在徐州与袁军对全的部队因此后路空虚。二十ニ日,徐州失守,袁军乘机南下。二十五日,江西溯口被袁军占领,李烈物败退。上海讨袁军又屡攻制造局不下。黄兴在南京饷械不支,声又绝,面临三面受敌的危险,只得于二十九日乘日本轮赴泊。二次革命”失败后,黄兴先是流亡日本,继则移居美国。他依然坚持民主共和理想,为反对袁世凯帝制复辟作了不懈的努力。
结语
一九一四年春,黄兴在日本东京创办“浩然庐”,研习军事,亲题匾额:“大盗窃国,吾辈之责”。又设立政法学校培养政治建设人オ。以后,他遍游美国檀香山、旧金山、洛杉矶、芝加哥、纽约等地,宣传反袁,为护国军筹措军饷,最后留居费城养病。袁世凯死后,一九一六年七月八日,黄兴从日本回到了上海。他和孙中山两人合作,一起共商建国大计。但是没想到不久之后,黄兴却因操劳过度,胃溃疡病复发,致使胃血管破裂,于十月三十一日去世,时年四十二岁。一九七年春安葬湖南长沙岳麓山。黄兴去世时,各界人土纷纷吊唁哀悼。